牼
筆順 反饋

復制

kēng ㄎㄥ

牛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727C
漢語字典

牛部

11畫

7畫

左右結構

keng

kēng

TRGA 86 、 CGVA 98

HQMVM

MBHB

21512

727C

[31211555121] 撇、橫、豎、提、橫、撇點、撇點、撇點、橫、豎、橫

牼字概述

折疊展開

〔牼〕字拼音是kēng 部首是牛, 總筆畫是11畫。

〔牼〕字是左右結構

〔牼〕字倉頡碼是HQMVM 五筆是TRGA 86 、 CGVA 98 四角號碼是21512 鄭碼是MBHB

〔牼〕字的UNICODE是727C。 十進制為29308,UTF-32:0000727c,UTF-8:E7 89 BC。

牼的意思

折疊展開

kēngㄎㄥ

基本解釋

牛脛骨。

古通“”,頸長。

詳細解釋

名詞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脛骨 shin bone of cows牼,牛膝下骨也。從牛,坙聲。人曰脛,牛牼。——《說文》

kēngㄎㄥ

詳細解釋

牛脛骨,即牛膝下的骨頭。

《說文解字?牛部》:“牼,牛膝下骨也。”清?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斜攻閑開窮支撐,迎刃桀解無堅牼。”

kēngㄎㄥ

詳細解釋

〈書〉牛膝蓋以下的骨頭。

斜攻閑開窮支撐,迎刃桀解無堅牼(清?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

牼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77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700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652頁,第27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音鏗。
說文》:牛膝下骨也。

又,人名。
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
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牼以歸。
孟子》:宋牼將之楚。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音莖──義同。
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音徑──義??同。

注解

〔牼〕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牼〕字拼音是kēng,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牜、巠

〔牼〕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kēng] ⑴ 牛脛骨。⑵ 古通“顅”,頸長。

牼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牼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牼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上反切口莖切頁碼38頁,第19

牼牛厀下骨也。從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三反切懇耕反頁碼120頁,第5行,第1

牼牛膝下骨也。從牛巠聲。《春秋傳》曰:「宋司馬牼,字牛。」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上反切口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08頁,第2許惟賢92頁,第5

牼牛厀下骨也。

段注牛脛也。脛者,骹也。

從牛。巠聲。

段注口莖切。十一部。

《春秋傳》宋司馬牼字牛。

段注按《仲尼弟子列傳》。宋司馬耕字牛。《左傳》哀十四年。兩書司馬牛。不偁其名。許云司馬牼。豈卽司馬耕與。外此昭卄年,卄一年宋有華牼。《孟子》書有宋牼。皆不傳其字。

牼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0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7頁
4說文校箋第50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43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5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8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8頁,第30字
11標注說文第49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94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051頁【補遺】第16290頁
14通訓定聲第349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6頁【崇文】第461頁
16說文句讀第147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74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118頁,第3字

牼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man

牼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牼(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牼(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牼(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牼(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牼(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牼(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牼(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牼字組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