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ㄒㄧ

牛部 共12畫 半包圍結構 U+7280
漢語字典

牛部

12畫

8畫

半包圍結構

xi

會意字

NIRH 86 、 NITG 98

SEHQ

XMKM

77259

3679

4712

7280

[513241343112] 橫折、橫、撇、豎、點、提、撇、點、撇、橫、橫、豎

犀字概述

折疊展開

〔犀〕字拼音是xī 部首是牛, 總筆畫是12畫。

〔犀〕字是半包圍結構 五行屬金。

〔犀〕字倉頡碼是SEHQ 五筆是NIRH 86 、 NITG 98 四角號碼是77259 鄭碼是XMKM 中文電碼是3679 區位碼是4712

〔犀〕字的UNICODE是7280。 十進制為29312,UTF-32:00007280,UTF-8:E7 8A 80。

〔犀〕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犀〕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次常用字

〔犀〕字的異體字是

犀的筆順

折疊展開

犀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ㄒㄧ

基本解釋

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皺紋。角生在鼻上,產于印度一帶的只生一只角,產于非洲的有兩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藥(通稱“犀牛”)~角。~甲。~照。靈~。

堅固。~舟(堅固的船)。~利(銳利;鋒利)。

詳細解釋

名詞

1.犀牛rhinoceros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 —— 《說文》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頂上,一額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爾雅》郭注水犀之甲。 —— 《國語·越語》。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黃支國獻犀牛。 —— 《漢書·平帝紀》正南以文獻為獻。 —— 《周書·王會篇》。按,犀角攪湯解諸毒藥。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 —— 《墨子·公輸》

犀牛望月(形容長久盼望);犀分(劃分。古代傳說有水獸名水犀,出入有光,水為之分開,故云)

2.犀牛皮rhinoceros skin

犀衣頒七校,駿騎給千屯。 —— 張逸少《北征凱旋詩》

犀帖(薄犀皮制的帷幔);犀革(犀牛皮)

3.犀牛角 rhinoceros horn。可入藥,也可制器。

飾以文犀。 —— 《文選·曹植·七啟》

犀箸(用犀牛角做的筷子);犀塵(犀柄塵尾)

4.稱人發際隆起的骨 bone。如:犀骨(如犀角之額骨。所謂貴者之相);犀頂龜紋(頭頂骨隆起如犀角,腳掌上有龜背紋。舊時所謂貴人之相)

形容詞

1.鋒利;堅固sharp; solid

雖有犀舟勁楫,…,有須者也。 —— 《后漢書》

犀燭(比喻能明察事理者);犀光(銳利的目光);犀舟(堅固的船只);犀車(堅固的車子);犀兵(鋒利的兵器);犀刻(觀察事物銳利深刻)

2.強,強大 strong。如:犀兵(強兵);犀卒(強兵);犀弩(強勁的弓弩);犀軍(強兵)

ㄒㄧ

詳細解釋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奇蹄目。體型碩大,外形似牛。頭略成三角形,頸短。鼻上有一或二個角,可入藥,亦可作武器。四肢粗大,每蹄有三趾。皮粗而厚,色微黑,全身幾乎無毛。以草、樹葉、嫩枝為食,產于亞洲與非洲的熱帶森林。

堅利、銳利。

《漢書?卷五九?張衡傳》:“雖有犀舟勁楫,猶人涉卬否,有須者也。”

犀利。

ㄒㄧ

詳細解釋

1.哺乳動物名。形狀略像牛,頸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個或兩個角,皮膚粗而厚,微黑,毛極稀少。吃植物,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草原或森林里。通稱“犀牛”。

2.指犀牛皮。

犀甲。

3.堅利;銳利。

犀利。

犀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78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701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653頁,第10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西。
說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聲。
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腳,腳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卽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疏〕《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甲,頭似馬。
??》:《異物志》犀兼五種,肉舌有棘,常食草木棘刺,不啖莖葉。舊說犀之通天者,惡影,常飮濁水,佳霧厚露之夜,不濡其裏,白星徹端。世云:犀望星而入角,可以破水駭雞。南人呼犀角爲黑暗,言難識也。三角者,水犀也;二角者,山犀也。在頂者,謂之頂犀;在鼻者,謂之鼻犀。犀有四輩。
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
山海經》:琹敼之山多白犀。〔註〕此與辟寒、蠲忿、辟塵、辟暑諸犀皆異種也。

又,《山海經》:釐山有獸,狀如牛,食人,其名犀渠。

又,《集韻》:兵器堅也。
前漢?馮奉世傳》:器不犀利。〔註〕晉灼曰:犀,堅也。

又,《集韻》:一曰瓠中。
詩?衞風》:齒如瓠犀。〔傳〕瓠犀,瓠瓣也。〔疏〕《正義》曰:〈釋草〉云:瓠棲,瓣也。孫炎曰:棲,瓠中瓣也。棲與犀字異音同。
〇〔按〕《廣韻》瓠屖,《說文》遲也。別作屖從尸、辛。
集韻》屖專訓遲,犀兼訓瓠中。

又,《玉篇》:棲遲,或作犀。

注解

〔犀〕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犀〕字拼音是,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牛,五行屬

〔犀〕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xī] ⑴ 哺乳動物,形狀略像牛,皮粗而厚,多皺紋。角生在鼻上,產于印度一帶的只生一只角,產于非洲的有兩只角,可做器物,亦可入藥(通稱“犀牛”)⑵ 堅固

犀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犀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犀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二上反切先稽切頁碼38頁,第21

??

異體犀、??

??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三反切斯低反頁碼120頁,第6行,第2

??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二上反切先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08頁,第4許惟賢92頁,第7

??徼外牛。

段注各本有南字。今依《韻會》。《楚語》曰: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後漢?章帝紀》。蠻夷獻生犀,白雉。

一角在鼻。一角在頂。

段注《爾雅?山海經》郭注,劉欣期交州記皆云有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頟上。一在鼻上。鼻上角短小。按《晉語》。角犀豐盈。《孟子》注。頟角犀厥地。《戰國策》。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此皆謂人自鼻至頂豐滿。如相書所云伏犀貫頂也。

佀豕。

段注見《釋獸》。劉欣期云:其毛如豕。頭如馬。郭璞云:形似水牛。豬頭。說各不同也。

從牛。尾聲。

段注先稽切。十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犀利當作厗,《說文》有厗字。

犀利之犀係厗之借。

犀利字當作厗(《說文》有此字)。

白話解釋

犀,南徼外的一種牛。一只角在鼻子部位,一只角在頂部,形似豬。字形采用“牛”作邊旁,“”是聲旁。

字形解說

金文字形從牛、尾聲。「牛」為動物名,引申可泛指一切動物,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牛或動物有關;「尾」為尾巴,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戰國楚系文字省尸,成為從牛、尾省聲的構形。秦系文字和篆文則和金文同形。隸書作「」、楷書尾字作「」,皆為隸定省變之故。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犀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0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09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7頁
4說文校箋第5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3頁,第12字
6說文今釋第1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8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71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49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9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053頁【補遺】第16290頁
14通訓定聲第220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6頁【崇文】第461頁
16說文句讀第147頁
17章授筆記第60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74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18頁,第5字

犀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rhinoceros; sharp, well-tempered
  2. Nashorn (S, Bio)?, Rhinozeros (Rhinoceros unicornis)? (S, Bio)?, Melonenschnitte (S)?, scharf (Adj)?, z?h (Adj)
  3. rhinocéros

犀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犀(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犀(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犀(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犀(簡·楚〔戰國〕·曾侯乙墓) 楚〔戰國〕 曾侯乙墓

犀(簡·秦·放馬灘) 放馬灘

犀(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犀(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犀(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犀(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犀(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犀(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