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字概述
〔疽〕字拼音是jū 部首是疒, 總筆畫是10畫。
〔疽〕字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 五行屬木。
〔疽〕字倉頡碼是KBM 五筆是UEGD 四角號碼是00112 鄭碼是TLC 中文電碼是4013 區(qū)位碼是3050。
〔疽〕字的UNICODE是75BD。 十進(jìn)制為30141,UTF-32:000075bd,UTF-8:E7 96 BD。
〔疽〕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是二級漢字。
疽的筆順
疽的意思
疽
jūㄐㄩ基本解釋
◎中醫(yī)指一種毒瘡。癰~。
詳細(xì)解釋
名詞
◎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guān)),且聲。本義:毒瘡) 同本義。在皮肉深處的叫疽 subcuaneous ulcer; deep-rooted ulcer。如:疽疣(毒瘡和贅疣);疽食(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疽腸(猶言狠毒的心腸);疽腫(局部皮膚腫脹堅(jiān)硬的毒瘡。
疽
jūㄐㄩ詳細(xì)解釋
名
◎一種毒瘡。多生于肩、背、臀等處。
明?張自烈《正字通?疒部》:“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十》:“(蒺藜)骨朵擊處,皆成巨疽,渾身腐潰,臭不可近。”
疽
jūㄐㄩ詳細(xì)解釋
◎生于肩、背、臀等處的毒瘡。
巨疽、癰疽、疽囊。
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4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1頁,第16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725頁,第17字
音《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韻會》:七餘切,??音苴。
《說文》:久癰也。
《醫(y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diào)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
《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註〕癉疽,惡創(chuàng)。〔疏〕疽,癰也。
《史記?孫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爲(wèi)吮之。
《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音又,《集韻》:子與切;《正韻》:再呂切,??苴上聲。
《集韻》:?疽,癢病。
注解
〔疽〕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疽〕字拼音是jū,半包圍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疒、且,五行屬木。
〔疽〕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jū] ⑴ 中醫(yī)指一種毒瘡
疽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七下反切七余切頁碼第246頁,第32字續(xù)丁孫
疽
癰也。從??且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四反切七余反頁碼第632頁,第1行,第1字述
久癰也。從疒且聲。
鍇注臣鍇按:《管子》曰:「無赦者,痤疽之??石。」無赦,亦瘡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七下反切七余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397頁,第3字許惟賢第612頁,第3字
久癰也。
段注《後漢書?劉焉傳》注,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皆引久癰。與小徐合。癰久而潰沮??然也。
從??。且聲。
段注七余切。五部。
疽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4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17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7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11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97頁,第2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7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3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81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579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191頁,第1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306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1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630頁【補(bǔ)遺】第17142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173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49頁【崇文】第25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02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40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730頁,第2字 |
疽字的翻譯
- ulcer, carbuncle, abscess
- Brand, Wundbrand (S)
- furoncle, gangrène
疽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