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fù)制 字帖

pào ㄆㄠˋ

皮部 共10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76B0
漢語(yǔ)字典

皮部

10畫

5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pao

pào

HCQN 86 、 BQNN 98

DEPRU

XIRY

47212

76B0

[5325435515] 橫撇/橫鉤、撇、豎、橫撇/橫鉤、點(diǎn)、撇、橫折鉤、橫折、橫、豎彎鉤

?

皰字概述

折疊展開

〔皰〕字拼音是pào 部首是皮, 總筆畫是10畫。

〔皰〕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皰〕字倉(cāng)頡碼是DEPRU 五筆是HCQN 86 、 BQNN 98 四角號(hào)碼是47212 鄭碼是XIRY

〔皰〕字的UNICODE是76B0。 十進(jìn)制為30384,UTF-32:000076b0,UTF-8:E7 9A B0。

〔皰〕字的異體字是 ?

皰的筆順

折疊展開

皰的意思

折疊展開

pàoㄆㄠˋ

基本解釋

同“”。

詳細(xì)解釋

面部所生的小顆粒,因皮脂腺分泌旺盛,阻塞毛細(xì)孔而產(chǎn)生,俗稱為“粉刺”。如: “面皰”。

pàoㄆㄠˋ

詳細(xì)解釋

皮膚上長(zhǎng)出的水泡狀小顆粒。多因皮脂分泌過盛或病毒所引起。

pàoㄆㄠˋ

皰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皮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2頁(yè),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791頁(yè),第3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747頁(yè),第19

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huì)》:皮敎切,??庖去聲。
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
博雅》:病也。
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
淮南子?說林訓(xùn)》:潰小皰而發(fā)痤疽。韓愈〈食蝦蟇〉詩(shī):雖然兩股長(zhǎng),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皰,或作胞、??

注解

〔皰〕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皮部

〔皰〕字拼音是pào,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皮、包

〔皰〕字的漢語(yǔ)字典解釋: [pào] ⑴ 同“皰”。

皰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皰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皰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三下反切旁敎切頁(yè)碼96頁(yè),第4續(xù)

皰面生氣也。從皮包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六反切皮豹反頁(yè)碼257頁(yè),第7行,第3

皰面生氣也。從皮包聲。

鍇注臣鍇曰:「面瘡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三下反切旁敎切古音第三部頁(yè)碼485頁(yè),第4許惟賢217頁(yè),第7

皰面生氣也。

段注《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yīng)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fā)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yīng)引作靤。

從皮。包聲。

段注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皰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89頁(yè),第4字
2陳昌治本第260頁(yè),第2字
3黃侃手批第207頁(yè)
4說文校箋第127頁(yè),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22頁(yè),第3字
6說文今釋第431頁(yè),第4字
7說文約注第741頁(yè),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733頁(yè),第1字
9說文集注第627頁(yè),第2字
10說文標(biāo)整第76頁(yè),第14字
11標(biāo)注說文第126頁(yè),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941頁(yè),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606頁(yè)【補(bǔ)遺】第16540頁(yè)
14通訓(xùn)定聲第1099頁(yè),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57頁(yè)【崇文】第1025頁(yè)
16說文句讀第366頁(yè)
17古字詁林第三冊(cè),第601頁(yè),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329頁(yè),第3字

皰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pimples
  2. Pickel, Finne (Pustel)? (S, Med)
  3. pustule, ampoule

皰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皰(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皰(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皰(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皰(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