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guàn ㄍㄨㄢˋ

皿部 共16畫 上下結構 U+76E5
漢語字典

皿部

16畫

11畫

上下結構

guan

guàn

會意字

QGIL 86 、 EILF 98

HXBT

NBKL

77102

4150

7834

76E5

[3211253451125221] 撇、豎、橫、橫、豎鉤、橫撇/橫鉤、撇、點、橫折、橫、橫、豎、橫折、豎、豎、橫

盥字概述

折疊展開

〔盥〕字拼音是guàn 部首是皿, 總筆畫是16畫。

〔盥〕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水。

〔盥〕字倉頡碼是HXBT 五筆是QGIL 86 、 EILF 98 四角號碼是77102 鄭碼是NBKL 中文電碼是4150 區位碼是7834

〔盥〕字的UNICODE是76E5。 十進制為30437,UTF-32:000076e5,UTF-8:E7 9B A5。

〔盥〕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二級漢字

〔盥〕字的異體字是

盥的筆順

折疊展開

盥的意思

折疊展開

guànㄍㄨㄢˋ

基本解釋

澆水洗手,泛指洗。~洗。~漱。

洗手器皿:“承姑奉~”。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小篆字形,從臼( jiù ),舂米用的器具,從水,從皿(表示與器皿有關)。合起來表示:以手承水沖洗而下流于盤(皿)。本義:洗手。

2.同本義wash one's hands

盥,澡手也。從臼水臨皿。 —— 《說水》奉匜沃盥。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宣子盥而撫之。 —— 《左傳·僖公十九年》盥而不薦。 —— 《易·上觀》咸盥漱。 —— 《禮記·內則》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 《論衡·譏日》

盥手(洗手);盥沐(洗臉);盥帨(洗手后用的擦手布)

3.洗滌wash

述盡心視湯藥,飲食心嘗而后進,衣不解帶不盥櫛者累旬。 —— 《南史·謝裕傳》附謝述

盥櫛(洗臉梳頭;洗理);盥浣(洗滌);盥溉(洗滌);盥滌(洗滌);盥濯(洗滌)

4.除;凈 clean。如:盥溉(指除去[罪過,積習等]);盥滌(清除)

名詞

1.古代洗手的器皿washbasin

承姑奉盥,訓子停機。 —— 北周· 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

盥盆(盥洗之盆)

2.祭名。灌祭。酌酒澆地降神 sacrificial rites with drink。如:盥事(古代灌祭禮儀);盥獻(灌祭進獻);盥饋(謂侍奉尊者盥洗及進膳食)

guànㄍㄨㄢˋ

詳細解釋

1.洗手。

《說文解字?皿部》:“盥,澡手也。”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2.洗滌。

唐?白居易〈冷泉亭記〉:“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

洗滌用的盛水器皿。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承姑奉盥,訓子停機。”

guànㄍㄨㄢˋ

詳細解釋

洗(手、臉)。

盥手、盥漱、盥洗。

盥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05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796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753頁,第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
說文》:澡手也。
增韻》:以盤水沃洗曰盥。
易?觀卦》:盥而不薦。〔註〕盥,將祭而潔手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奉匜沃盥。
禮?鄕飲?酒義》:盥洗揚觶。
魏書?武帝紀》:臨祭就洗,以手擬水而不盥。

又,《集韻》:灌祭也。或作灌。
正韻》:通作祼果。

又,《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貫上聲──義同。

說文》:從臼水臨皿。
正字通》:澡滌者兩手掬水,象??

注解

〔盥〕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盥〕字拼音是guàn,上下結構,可拆字為??、水、皿,五行屬

〔盥〕字造字法是會意。小篆字形,從臼( jiù ),舂米用的器具,從水,從皿( 表示與器皿有關 )。合起來表示:以手承水沖洗而下流于盤( 皿 )。本義是洗手。

〔盥〕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guàn] ⑴ 澆水洗手,泛指洗⑵ 洗手器皿:“承姑奉~”。

盥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盥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盥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五上反切古玩切頁碼157頁,第27

盥澡手也。從??水臨皿。《春秋傳》曰:「奉匜沃盥。」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攷釋》:「(甲骨文)象仰掌就皿以受沃。」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九反切古翰反頁碼399頁,第3行,第1

盥澡也。從??、水,臨皿。《春秋傳》曰:「奉匜沃盥。」

鍇注臣鍇曰:「會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五上反切古玩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849頁,第3許惟賢376頁,第7

盥澡手也。

段注《水部》曰:澡,灑手也。《禮經》多言盥。《內則》。每日進盥。五日請浴。三日具沐。其閒面垢請靧。足垢請洗。是則古人每旦必灑手。而灑面則不必旦旦爲之也。《大學》有湯之盤。卽《特牲》、《內則》之盥槃。故其銘曰日日新。凡灑手曰澡,曰盥。灑面曰頮。濯髮曰沐。灑身曰浴。灑足曰洗。

從臼水臨皿也。

段注會意。皿者,《禮經》之所謂洗。《內則》之所謂槃也。《內則》注曰:槃,承盥水者。《禮經》注曰:洗,承盥。洗者,棄水器也。古玩切。十四部。

《春秋傳》曰:奉匜沃盥。

段注《左傳》僖卄三年文。匜者,柄中有道可以注水。《內則》亦云:請沃盥。沃者,自上澆之。盥者手受之而下流於槃。故曰臼水臨皿。此引傳說字形之意。《特牲》經曰:尸盥。匜水實于槃中。簞巾在門內之右。注。設盥水及巾。尸尊不就洗。又不揮。謂不就洗。故設匜水。水實於匜。匜實於槃也。不揮故設巾。巾實於簞也。古之盥手者用匜澆手。水下流於洗。灑爵者用匜澆爵中。覆水於洗。盥連揮手令乾而已。故《禮經》盥不言帨手。尸尊則帨。敬老則盥卒授巾也。匜之水勺於罍。《少牢》注曰:凡設水用罍。沃盥用枓。禮在此也。是則常用爲匜爲槃。《禮器》爲枓爲洗。又云:洗者,統洗爵而名之也。設水之器。《禮器》爲罍。常用未聞。

白話解釋

盥,洗手。字形采用“、水、皿”會義,表示雙手捧水在洗盆上方洗手。《春秋左傳》上說,“(懷嬴)捧著匜澆水,(重耳)則接水洗手。”

字形解說

甲骨文像在盆中洗手的樣子。金文、篆文皆從「?」(ㄐㄩˊ jú)、「水」臨「皿」,即掬水在水盆上洗手。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盥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3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1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20頁
4說文校箋第204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96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699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22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277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2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25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202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161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235頁【補遺】第16773頁
14通訓定聲第293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18頁【崇文】第1669頁
16說文句讀第624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21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05頁,第4字

盥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wash
  2. waschen, w?ssern
  3. laver

盥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盥(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盥(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盥(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盥(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盥(石經·漢·熹平石經) 石經 熹平石經

盥(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盥(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盥(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盥(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盥(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盥(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含盥字的成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