硜
筆順 反饋

復制

kēng ㄎㄥ

石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785C
漢語字典

石部

12畫

7畫

左右結構

keng

kēng

DGVA

MRMVM

GHBI

11612

785C

[132511555121] 橫、撇、豎、橫折、橫、橫、撇點、撇點、撇點、橫、豎、橫

? ?

硜字概述

折疊展開

〔硜〕字拼音是kēng 部首是石, 總筆畫是12畫。

〔硜〕字是左右結構

〔硜〕字倉頡碼是MRMVM 五筆是DGVA 四角號碼是11612 鄭碼是GHBI

〔硜〕字的UNICODE是785C。 十進制為30812,UTF-32:0000785c,UTF-8:E7 A1 9C。

〔硜〕字的異體字是 ? ?

硜的意思

折疊展開

kēngㄎㄥ

基本解釋

見“”。

詳細解釋

參見“硁硁”條。

kēngㄎㄥ

詳細解釋

〈書〉擬聲詞。模擬敲打石頭的聲音。

硁然作響、石聲硁硁然。

kēngㄎㄥ

硜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8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830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789頁,第21

廣韻》:口莖切;《集韻》:丘耕切;《韻會》、《正韻》:丘庚切,??音鏗──石聲。
史記?樂書》:石聲硜硜以立別。〔註〕硜聲果勁。

又,《廣韻》:硜硜,小人貌。
論語》:硜硜然小人哉。

又,通作踁。
晉書?范弘之傳》:雖有踁踁之稱,而非大雅之致。〔音義〕踁當作硜。

亦作?。韓愈詩:焉能守??。

又,《集韻》:磬,古作硜。註詳十一畫。

注解

〔硜〕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硜〕字拼音是kēng,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石、巠

〔硜〕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kēng] ⑴ 見“硁”。

硜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硜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硜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九下反切苦定切頁碼312頁,第29

磬樂石也。從石、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古者毌句氏作磬。

殸籒文省。

??

異體

??古文從??

附注段玉裁本作「從石,??象縣虡之形」,並注:「各本??作殸,上屬。今正……(古文)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按:甲骨文與籀文同,「石」乃後人所加。

蔣注案:古文或從??,或從巠,或從?;左傍石字爲古文。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八反切牽甯反頁碼777頁,第6行,第3

??樂石也。從石殸聲。象縣虡之??也。殳,撃之。古者,母句氏作磬。

反切………頁碼777頁,第7行,第1

籒文。

反切………頁碼777頁,第7行,第2

古文從巠。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九下反切苦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804頁,第1許惟賢789頁,第1

??石樂也。

段注石樂各本作樂石。誤。今正。樂下云:五聲八音總名也。瑟下云:弦樂也。簫,?下皆云:管樂也。則此當云石樂信矣。《匡謬正俗》所引巳作樂石。其誤巳久。或疑樂石字見秦繹山刻石。不知與此無涉也。彼謂可樂之石。此謂製石之樂。《白虎通》曰:磬者,夷則之氣也。

從石。

段注句。

??象縣虡之形。

段注各本??作殸,上屬。今正。豈下云:陳樂立而上見也。從屮。此從屮謂虡之上出可見者,崇牙樹羽是也。一象枸之橫。丨象虡之植。※象編磬係焉也。或曰※象磬之股。丨象磬之??。磬之懸,股橫出而??直。凡言磬折者取象於此。程氏瑤田《通藝錄》言之詳矣。

殳所?擊之也。

段注所以二字今補。說從殳之意。磬從石殳會意。而又象其形也。苦定切。十一部。

古者毋句氏作磬。

段注毋各本作母。今正。《明堂位》注引《世本》作曰無句作磬。《風俗通》、《山海經》注,《廣雅》皆作毋句。古無毋通。句其俱反。

籒文。省。

段注非籒省篆。乃篆加籒也。

古文。從巠。

段注各本篆體誤。今依汗簡正。《樂記》曰:石聲磬。磬以立辨。《史記?樂書》作石聲硜。硜以立別。葢硜本古文磬字。後以爲堅確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論語》。子擊磬於衞。下文旣而曰鄙哉硜硜乎。亦不以爲一字。要之《論語》非不可作鄙哉磬磬也。《釋名》曰:磬者,磬也。其聲磬磬然堅緻也。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石樂也。又可訓譬喻字,故《詩》曰「磬天之妹」。(?)

白話解釋

磬,石樂器。字形采用“石、殸”兩形會義。象懸掛的虡的形狀。“殳”,表示擊打石樂器。據說古時母句氏創造了磬。

字形解說

甲骨文之第一例,左像有飾物的磬,右像用手持杖擊磬,構形為從攴、聲;第二例,左像省卻磬邊的磬,右仍像用手持杖擊磬,由於被借為方名,就增為繁文,而在甲文中常誤為口,則其構形,應是從聲。金文之形,上從是磬之異體;下從人挺立持杖擊磬,而為方名繁文,構形應是從、從壬、從攴,聲。篆文之,上左像磬,右改為用殳擊磬,而增以石形,則表磬質為石,由石製成,構形應是從石、殸聲。隸書、楷書之磬,都承篆文之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籀文作,左像有飾物的磬,右像擊磬的殳,構形當為從殳、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古文作,左上像磬,右上從爪,猶如從手,下從,以表人之挺立;左下從,則表借作方名,增以繁文,以示區別,則其構形應是從、從殳、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磬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17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780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596頁
4說文校箋第400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374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35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305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464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92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44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388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215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9368頁【補遺】第17421頁
14通訓定聲第344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10頁【崇文】第3237頁
16說文句讀第1284頁
17章授筆記第394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35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95頁,第10字

硜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the sound of stones knocking together
  2. hartn?ckig, starrk?pfig
  3. obstiné

硜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硜(傳抄·東漢·說文解字)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硜(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硜(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硜(傳抄·宋·汗簡) 傳抄 汗簡

硜(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硜(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硜(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硜(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