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字概述
〔端〕字拼音是duān 部首是立, 總筆畫是14畫。
〔端〕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火。
〔端〕字倉頡碼是YTUMB 五筆是UMDJ 四角號碼是02127 鄭碼是SULG 中文電碼是4551 區位碼是2243。
〔端〕字的UNICODE是7AEF。 十進制為31471,UTF-32:00007aef,UTF-8:E7 AB AF。
〔端〕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一級漢字。
〔端〕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常用字。
〔端〕字的異體字是 耑
端的筆順
端的意思
端耑
duānㄉㄨㄢ基本解釋
①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確;③使端正)。~麗。~然。~莊。~秀。~靜。~坐。
②正派,正直。~方。~直。~重( zhòng )。品行不~。
③事物的一頭。~的( dì )(①事情的經過,底細;②的確,果然;③究竟。均亦稱“端底”)。~倪。~詳。事~。爭~。
④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問題~出來說清楚。
⑤姓。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立,耑( duān )聲。本義:站得直。
2.同本義straight。
端,直也。 —— 《說文》。按:“立容直也。”端,正也。 —— 《廣雅·釋詁一》以端其位。 —— 《禮記·祭義》端行頤霤如矢。 —— 《禮記·王藻》振書端書于君前。 —— 《禮記·曲禮》
端行(端正身軀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偉(筆直壯大);端端(端正;不傾斜);端身(擺正身體)
3.端正。引申為正直upright; proper。
水至平,端不傾。 —— 《荀子·成相》選天下之端士。 —— 漢· 賈誼《治安策》
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兒的);端一(端莊嫻靜);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寫得工整);端愨(端正篤實。愨:誠篤)
名詞
1.事物的一頭或一方面end。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東坡右手執卷端。 —— 明· 魏學洢《核舟記》
兩端,末端;筆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極端;頂端;扁擔的兩端
2.首;頂端top。
常視松端日,每稽潭上煙。 —— 宋· 梅堯臣《昭亭別施度支》
3.開頭 beginning。
發端;開端
4.征兆 omen。
端兆(端倪;跡象)
5.頭緒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領),好謀無決。 —— 《三國志·郭嘉傳》
端序(頭緒;條理)
6.邊際 limit。
端涯(邊際)
7.思緒;心緒 train of thought。
端憂(閑愁;深憂)
8.事由;原委cause。
禍集非無端。 —— 西晉· 陸機《君子行》
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猶言正本清源);爭端;釁端
9.借口 pretext。為了掩蓋真正意圖或情況而聲稱的目的、動機或裝出來的外表。
借端;無端鬧事
10.項目;種類 kind。
舉其一端;變化多端
11.周代禮服a kind of gown。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禮帽),愿為小相焉。 —— 《論語·先進》其齊服,有玄端素端。 —— 《周禮》
端衣(古代一種禮服。多用于喪祭場合);端衰(古喪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貴族的禮服)
12.辦法approaches; ways; means。
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 《史記·魏公子列傳》
動詞
1.詳審 look sb. up and down。
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準目標)
2.手平舉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
端飯上菜;端茶送出(官員會客時,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來客久坐,談話告一段落,端茶略飲,仆人就高喊“送客”,來客就立刻告辭);端簡(正笏。謂兩手平舉捧著手板);端盒(托盤,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流露 speak out。
有什么想法都端出來
副詞
1.確實;果真 really; indeed; if indeed。
端端的的(清楚,真實);端切(確實;詳細)
2.究竟;到底after all; in the end。
這話原不須提了,總來該是夫妻,顛來倒去,自然湊著,不該是夫妻,便說合了,端只要分張。 —— 《醉醒石》
端耑
duānㄉㄨㄢ詳細解釋
名
1.事物的兩頭皆稱為“端”。
《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尖端、末端、筆端。
2.事物的起始。
《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開端、發端、挑起戰端。
3.項目、方面。
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
4.心思、思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5.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通常一端約等于一疋。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除了文若虛,每人送緞子二端。”
6.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形
◎正、正直。
《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品行不端。
動
1.以手托物。
端碗、端菜上桌。
2.擺。
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臺面上討論。
副
1.到底、究竟。
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余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2.果真。
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游應記。料多情夢里,端來見我,也參差是。”
端耑
duānㄉㄨㄢ詳細解釋
1.不偏斜;不彎曲。
端坐、端正。
2.正直;正派。
端莊、端重、品行不端、心術不端。
3.(物體的)一頭。
上端、末端、頂端。
4.(事情的)起因或緣由。
端由、端兆、無端生事、借端鬧事。
5.(事情的)頭緒、項目或方面。
發端、思緒萬端、詭計多端、變化萬端。
6.情事;事故。
事端、禍端、弊端。
7.以雙手承托。
端火鍋、端著槍、端茶送水。
8.揭露;舉出。
問題不要捂著了,端到桌面上來吧、把他干的那些事一件一件地端出來。
9.澈底除掉。
端了賭場、一舉端掉了這個制毒窩點。
10.姓。
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下 部首:立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8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72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35頁,第27字
古文: 耑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
《說文》:直也、正也。
《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
《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例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
《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
《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
《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例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例又,《增韻》:審也。
《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例又,專也。
《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例又,布帛曰端。
《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
《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例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
《榖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端。
例又,地名。
《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
《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例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例又,宮門名。
《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例又,獸名。
《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音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音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
《禮?月令》: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音又,《韻補》葉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音又,葉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注: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注解
〔端〕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立部。
〔端〕字拼音是duān,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立、耑,五行屬火。
〔端〕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立,耑( duān )聲。本義是站得直。
〔端〕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duān] ⑴ 正,不歪斜⑵ 正派,正直⑶ 事物的一頭⑷ 用手很平正地拿⑸ 姓。
端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下反切多官切頁碼第348頁,第6字續丁孫
端
直也。從立耑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反切顚歡反頁碼第846頁,第5行,第1字述
直也。從立耑聲。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曰:『太伯端委。』端委,禮衣之幅正者。」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下反切多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997頁,第4字許惟賢第872頁,第7字
直也。
段注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
從立。耑聲。
段注多官切。十四部。
白話解釋
端,站直。字形采用“立”作邊旁,采用“耑”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立、耑聲,只是形體筆勢略有不同而已。「立」為人張臂跨立地上的樣子,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站立有關;「耑」為植物初生之蒂,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端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86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66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45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13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9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54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059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9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72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30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570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232頁【補遺】第1756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40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85頁【崇文】第35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3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914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74頁,第5字 |
端字的翻譯
-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 Extremit?t (S)?, Pforte (S)?, Ende , Punkt
端的字源字形
楚〔戰國〕 簡 曾侯乙墓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關沮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