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shēng ㄕㄥ

?部 共11畫 上下結構 U+7B19
漢語字典

?部

11畫

5畫

上下結構

sheng

shēng

形聲字

TTGF

HHQM

MMC

88105

4563

8347

7B19

[31431431121] 撇、橫、點、撇、橫、點、撇、橫、橫、豎、橫

笙字概述

折疊展開

〔笙〕字拼音是shēng 部首是?, 總筆畫是11畫。

〔笙〕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木。

〔笙〕字倉頡碼是HHQM 五筆是TTGF 四角號碼是88105 鄭碼是MMC 中文電碼是4563 區位碼是8347

〔笙〕字的UNICODE是7B19。 十進制為31513,UTF-32:00007b19,UTF-8:E7 AC 99。

〔笙〕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笙〕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次常用字

〔笙〕字的異體字是

笙的筆順

折疊展開

笙的意思

折疊展開

shēngㄕㄥ

基本解釋

管樂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蘆~。~管樂( yuè )。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竹,生聲。本義:簧管樂器) 同本義sheng 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 《說文》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爾雅》笙長四尺。 —— 《風俗通》三人吹笙,一人吹和。蓋小者。 —— 《儀禮·鄉射禮記》注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 《詩·小雅·鹿鳴》

笙弄(弄笙);笙簧(簧管樂器);笙咽(笙的音質失調);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對笙簧加熱,使音質清亮);笙籟(笙和籟。古管樂器);笙鏞(亦作“笙庸”。古樂器名)

shēngㄕㄥ

詳細解釋

1.樂器名。一種簧管樂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裝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一個鍋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時以口接于吹管,分別以指按簧管,吹之發聲。

2.古代東方之樂。

《周禮?春官?眡瞭》:“凡樂事,播鞀,擊頌磬、笙磬。”漢?鄭玄?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清?孫詒讓?正義:“東方之樂,與樂器之笙物異,而取義于生則同也。”

3.竹簟。

漢?揚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間謂之笙。”《文選?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劉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

shēngㄕㄥ

詳細解釋

1.簧管樂器名。在鍋形的座子上有13到19根內裝有長短不同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氣管。吹奏時,手按指孔,利用氣流振動簧片發音。

2.臺?姓。

笙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879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39頁,第26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
廣韻》:樂器也。
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
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
白虎通》:笙之爲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簇之氣也。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
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書?益稷謨》:笙鏞以閒。
詩?小雅》:笙磬同「音」。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
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又,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葉師莊切。
詩?小雅》「鼓瑟吹笙」,葉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
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
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注解

〔笙〕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笙〕字拼音是shēng,上下結構,可拆字為??、生,五行屬

〔笙〕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竹,生聲。本義是簧管樂器。

〔笙〕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shēng] ⑴ 管樂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

笙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笙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笙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五上反切所庚切頁碼145頁,第20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從竹??聲。古者隨作笙。

蔣注《世本》云:隨作笙。宋衷注: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物生故謂之笙也。

蔣注《唐書樂志》:女媧作笙,列管于匏上,納簧其中。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九反切色行反頁碼372頁,第2行,第2

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從竹生聲。古者,隨作笙。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大笙十九簧,小者十三簧。」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五上反切所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85頁,第1許惟賢350頁,第2

笙十三簧。

段注蒙上管樂而言。故不云管樂也。大鄭《周禮》注曰:笙十三簧。按《廣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

象鳳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

段注《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曰笙。《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按《禮經》。東方鐘磬謂之笙鐘,笙磬。笙猶生也。東爲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細。故《方言》云:笙,細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訓大。

大者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段注見《釋樂》。孫云:巢高大。和小笙。《鄉射記》曰:三笙一和而成聲。三笙謂大者。一和謂小者也。

從竹生。

段注列管故從竹。《正月》之音故從生。舉會意包形聲也。《韻會》本無聲字爲長。所庚切。十一部。

古者隨作笙。

段注《通典》曰:出《世本》。

笙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8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386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297頁
4說文校箋第192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180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65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15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63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5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1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190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50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920頁【補遺】第16723頁
14通訓定聲第341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91頁【崇文】第1561頁
16說文句讀第580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89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469頁,第4字

笙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2. Mundorgel (S, Mus)?, Sheng (S, Mus)
  3. orgue à bouche

笙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笙(簡·楚〔戰國〕·信陽) 楚〔戰國〕 信陽

笙(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笙(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笙(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笙(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笙(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含笙字的成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