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fù)制 字帖

fēn ㄈㄣ

糹部 共10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7D1B
漢語字典

糹部

10畫

4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fen

fēn

XWVN 86 、 XWVT 98

VFCSH

ZOYD

28927

7D1B

[5544443453] 撇折、撇折、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撇、捺、橫折鉤、撇

紛字概述

折疊展開

〔紛〕字拼音是fēn 部首是糹, 總筆畫是10畫。

〔紛〕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紛〕字倉頡碼是VFCSH 五筆是XWVN 86 、 XWVT 98 四角號碼是28927 鄭碼是ZOYD

〔紛〕字的UNICODE是7D1B。 十進(jìn)制為32027,UTF-32:00007d1b,UTF-8:E7 B4 9B。

〔紛〕字的異體字是

紛的筆順

折疊展開

紛的意思

折疊展開

fēnㄈㄣ

基本解釋

衆(zhòng)多,雜亂。~~。~繁。~雜。~飛。~紜。五彩繽~。~亂。~擾。~爭。

古代旗子上的飄帶。

詳細(xì)解釋

名詞

1.形聲。從糸( mì ),分聲。從“”,表示與線絲等有關(guān)。本義:馬尾韜,扎束馬尾的絲麻織物。

2.同本義horsetail bag

紛,馬尾韜也。 —— 《說文》。段玉裁注:“韜,劍衣也。引申凡爲(wèi)衣之稱。《釋名》曰:‘紛,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旗上的飄帶ribbon on a flag

青雲(yún)爲(wèi)紛,虹霓爲(wèi)繯。 —— 漢· 揚(yáng)雄《羽獵賦》

佩紛(佩飾絲帶)

4.花邊lace

次席紛純,左右玉幾。 —— 張衡《東京賦》

5.禍亂;災(zāi)難disaster

唯天軌之不闢兮,何純絜而離紛! —— 《漢書》

6.爭執(zhí);糾紛dispute

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 《史記·滑稽列傳》

紛糾(糾紛;紛擾;禍亂);紛嘵(爭辯不休)

7.抹布;拭物的佩巾 rag

紛帨(用來拭物的佩巾)

形容詞

1.盛多,各種各樣many and various

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 ——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於是衆(zhòng)槍齊發(fā),敵人紛墮如落葉。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2.艚又如:紛委(盛多);紛若(盛多的樣子);紛營(衆(zhòng)多,雜亂);紛鬱(盛多的樣子)

3.雜亂confused; disorderly

霰雪紛其無垠兮,雲(yún)霏霏其承宇。 —— 《楚辭·屈原·涉江》班其相紛些。 —— 《楚辭·招魂》涫涫紛紛。 —— 《荀子·解蔽》獄之放紛。 —— 《左傳·昭公十六年》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 孫文《 序》

紛騰(雜亂喧騰);紛囂(紛亂喧囂);紛錯(雜亂的樣子);紛綸(亂而多。忙亂);紛羅(排列混亂無序的樣子。或指衆(zhòng)多並列)

fēnㄈㄣ

詳細(xì)解釋

1.爭執(zhí)。

《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謀解時紛,功濟(jì)宇內(nèi)。”

糾紛、排難解紛。

2.姓。如戰(zhàn)國時魏有紛疆。

擾亂、打擾。

《墨子?尚同》中:“當(dāng)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家君恐交游紛意念,故謝客耳。”

眾多。

大雪紛飛。

fēnㄈㄣ

詳細(xì)解釋

1.繁多;雜亂。

五彩繽紛、異彩紛呈、紛紜、紛紛揚(yáng)揚(yáng)。

2.糾紛。

紛爭、排難(ㄋㄢˋ nàn)解紛。

3.姓。

紛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18頁,第6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880頁,第6

廣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正韻》:敷文切,??音芬。
說文》:馬尾韜也。
玉篇》:亂也、緩也。

又,《博雅》:紛紛,衆(zhòng)也。又,喜也。
易???》:用史巫,紛若吉。〔釋文〕紛,衆(zhòng)也、喜也。一云:盛也。
前漢?禮樂志》:羽旄紛紛。〔註〕紛紛言其多。

又,《書?顧命》:筍席??紛純。〔疏〕紛如綬,有文而狹者也。

又,《禮?內(nèi)則》:左佩紛帨。〔註〕紛帨,拭物之佩巾也。

又,揚(yáng)雄〈羽獵賦〉:靑雲(yún)爲(wèi)紛。〔註〕紛,旗旒也。

又,《集韻》:符分切,音汾──紛縕,亂貌。

又,《韻補(bǔ)》葉孚焉切。孫楚〈雪賦〉:豐隆灑雪,交錯翻紛;膏澤偃液,普潤中田。

注解

〔紛〕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紛〕字拼音是fēn,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糹、分

〔紛〕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糸( mì ),分聲。從“糸”,表示與線絲等有關(guān)。本義是馬尾韜,扎束馬尾的絲麻織物。

〔紛〕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fēn] ⑴ 衆(zhòng)多,雜亂⑵ 古代旗子上的飄帶。

紛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紛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紛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撫文切頁碼437頁,第29續(xù)

紛馬尾韜也。從糸分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五反切撫文切頁碼1037頁,第3行,第3

紛馬尾韜也。從糸分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撫文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630頁,第5許惟賢1144頁,第10

紛馬尾韜也。

段注韜,劒衣也。引申?duì)?wèi)凡衣之偁。《釋名》曰:紛,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楊子言車軨馬??。馬??謂結(jié)束馬尾。豈韜之而後結(jié)之與。《羽獵賦》注。紛,旗流也。《尙書》。敿乃干。傳曰:施汝盾紛。《離騷》用繽紛字。皆引申叚借也。

從糸。分聲。

段注撫文切。十三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紛亂當(dāng)作??

紛紜乃????之借。繽紛乃????之借。大帶之紛乃??之借,引申為凡衣之稱。段說非。

紛亂=??⊙亂。

??、紛亂字當(dāng)作??

白話解釋

紛,包藏馬尾的套子。字形采用“糸”作邊旁,采用“分”作聲旁。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戰(zhàn)國文字,左「糸」右「分」。篆文從糸、分聲。從「糸」,指紡織品;「分」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紛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1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28頁
4說文校箋第581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519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91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22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45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66頁,第2字
10說文標(biāo)整第345頁,第13字
11標(biāo)注說文第556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458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758頁【補(bǔ)遺】第17921頁
14通訓(xùn)定聲第311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39頁【崇文】第4553頁
16說文句讀第1894頁
17章授筆記第548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3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12頁,第4字

紛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2. multiple, nombreux

紛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紛(簡·楚〔戰(zhàn)國〕·包山) 楚〔戰(zhàn)國〕 包山

紛(簡·楚〔戰(zhàn)國〕·信陽) 楚〔戰(zhàn)國〕 信陽

紛(簡·楚〔戰(zhàn)國〕·天星觀) 楚〔戰(zhàn)國〕 天星觀

紛(簡·楚〔戰(zhàn)國〕·曾侯乙墓) 楚〔戰(zhàn)國〕 曾侯乙墓

紛(簡·楚〔戰(zhàn)國〕·郭店) 楚〔戰(zhàn)國〕 郭店

紛(石經(jīng)·漢·熹平石經(jīng))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紛(石經(jīng)·唐·開成石經(jīng))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紛(傳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紛(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紛(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紛(傳抄·宋·古文四聲韻) 傳抄 古文四聲韻

紛(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紛(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紛(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