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的筆順
繇的意思
繇
1yáoㄧㄠˊ基本解釋
①隨從。《説文?系部》“?,隨從也”
②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③通“徭”。徭役。《商君書?徠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
④通“搖”。搖動。《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⑤通“謡”。歌謠。《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
⑥通“遙”。遠。《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
⑦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堯、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
⑧介詞。相當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
⑨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系,本義:隨從。
2.同本義follow。
魯顏無繇。 —— 《史記·弟子傳》
3.動搖shake。
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 《史記》
名詞
1.力役,通“徭”slave。
繇者揭钁,負籠土。 —— 《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 《史記·項羽本紀》減太官,省繇賦。 —— 《漢書·景帝紀》
繇戍(遣民到邊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為朝庭服勞役的義務。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為使者);繇賦(徭役和田賦捐稅)
2.通“謠”。歌謠rhyme。
參人民繇俗。 —— 《漢書·李尋傳》。顏師古云:“繇,讀與謠同。”
繇俗(歌謠風俗)
3.古族名 Yao nationality,秦漢時閩越族分為繇和東越兩部。
4.姓。
形容詞
1.茂盛;草茂盛luxuriant。
厥草惟繇。 —— 《書·禹貢》
2.通“遙”。遠remote。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 —— 《荀子·禮論》
3.另見 yóu;zhòu。
繇
2yóuㄧㄡˊ基本解釋
①通“由”。介詞。自;從。《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
②通“由”。介詞。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
③通“由”。經過;經歷。《漢書?胡建傳》引黃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
④通“由”。辦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
⑤通“由”。用。《呂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
⑥通“由”。隨;聽從。《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
⑦通“猷”。道理,道術。《爾雅?釋詁下》:“繇,道也。”
⑧通“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
⑨同“??”。疾行。《廣韻?宵韻》:“??,疾行。又音由。或作繇。”
⑩閑適貌。《漢書?敘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
?憂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
詳細解釋
繇
1yóuㄧㄡˊ詳細解釋
◎
繇
2zhòuㄓㄡˋ詳細解釋
名
◎古代占卜的文辭。
《左傳?閔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既定鼎于郟鄏,遂鉆龜而啟繇。”
繇
3yáoㄧㄠˊ詳細解釋
名
◎勞役。
《漢書?卷五?景帝紀》:“減太官,省繇賦。”
繇
3zhòuㄓㄡˋ詳細解釋
◎古代占卜用的文辭。
繇辭、繇文。
繇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7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0頁,第7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作?,隨從也。徐鉉曰:今俗從?。
例又,《書?禹貢》:厥草惟繇。〔傳〕茂也。〔釋文〕抽也。
例又,與徭同。
《詩?大雅》民亦勞止:〔箋〕繇役煩多。〔釋文〕繇,本亦作徭。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註〕應劭曰:繇,役也。
《前漢?高帝紀》〔註〕:師古曰:繇,讀與徭同,古通用。又,〈文帝紀〉:省繇費以便民。
例又,與陶同。
《前漢?古今人表》:咎繇,卽臯陶。
例又,與謠同。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例又,姓。
《後漢?郅惲傳》:西都督郵繇延。〔註〕繇姓,咎繇之後。
音又,《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與由同。
《易?坤卦》:其所繇來者漸矣。
《左傳?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註〕繇,過也。
《前漢?文帝記》:列侯亦無繇教訓其民。〔註〕師古曰:繇,讀與由同。
音又,與猷同。
《爾雅?釋詁》:繇,道也。〔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義同。
例又,與猶同。
《爾雅?釋詁》:繇,喜也。〔註〕《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卽繇也,古今字耳。
例又,與悠同。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註〕師古曰:繇與悠同。悠悠,行貌。
例又,與游同。
《前漢?班固敘傳》:陸子優繇。
〇〔按〕《文選》作優游。
音又,《集韻》:直??切。
《易?繫辭》〔註〕: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釋文〕服虔云:抽也,抽出吉兇也。韋昭云:由也,吉兇所由生也。
《左傳?閔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註〕繇,卦兆之占辭。
《爾雅?釋詁》:繇,於也。〔註〕繇辭。〔疏〕卦兆之辭也。
《干祿字書》:繇,臯繇字。繇,卜兆辭,音胄。
《佩??集》:繇,從?、從卜、從系。
〇〔按〕繇、??經典皆通用。
《說文》在系部,今幷入。
注解
〔繇〕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áo、yóu、zhòu,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系,五行屬火。
〔繇〕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系。本義是隨從。
〔繇〕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yáo] ⑴ 隨從。《説文?系部》“?,隨從也”⑵ 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⑶ 通“徭”。徭役。《商君書?徠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⑷ 通“搖”。搖動。《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⑸ 通“謡”。歌謠。《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⑹ 通“遙”。遠。《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⑺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堯、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⑻ 介詞。相當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⑼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㈡ [yóu] ⑴ 通“由”。介詞。自;從。《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⑵ 通“由”。介詞。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⑶ 通“由”。經過;經歷。《漢書?胡建傳》引黃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⑷ 通“由”。辦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⑸ 通“由”。用。《呂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⑹ 通“由”。隨;聽從。《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⑺ 通“猷”。道理,道術。《爾雅?釋詁下》:“繇,道也。”⑻ 通“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⑼ 同“??”。疾行。《廣韻?宵韻》:“??,疾行。又音由。或作繇。”⑽ 閑適貌。《漢書?敘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⑾ 憂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⑿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㈢ [zhòu] ⑴ 通“籀”。卦兆辭。《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
繇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頁碼第429頁,第10字續丁孫
?
異體??、繇
隨從也。從系?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從?。
附注段玉裁注:「亦用為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為之者也。」邵瑛羣經正字:「今作繇。」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四反切延朝反頁碼第1023頁,第1行,第2字述
從隨也。從系?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569頁,第2字許惟賢第1116頁,第2字
隨從也。
段注《辵部》曰:從,隨行也。隨,從也。?與隨,從三篆爲轉注。從系者,謂引之而往也。《爾雅?釋故》曰:?,道也。詩書?作猷。叚借字。《小雅》。匪大猶是經。《大雅》。遠猶辰吿。傳皆曰:猶,道也。《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亦道也。道路及導引,古同作道。皆隨從之義也。?之譌體作?。亦用爲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爲之者也。
從系。
段注有所系而隨從之也。
?聲。
段注余招切。按此音非也。當以周切。三部。
或?字。
段注古?由通用一字也。各本無此篆。全書由聲之字皆無??柢。今補。按詩,書,《論語》及他經傳皆用此字。其象形會意今不可知。或當從田有路可入也。《韓詩》橫由其畝傳曰:東西曰橫。南北曰由。《毛詩》由作從。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于之借,由乃《說文》「?蘗」之?,古文作由。
?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0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8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1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67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0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82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6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32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16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8頁,第1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44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48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549頁【補遺】第1789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51頁,第2字 |
15 | 通訓定聲 | 第1152頁,第1字 |
16 | 說文義證 | 第1117頁【崇文】第4465頁 |
17 | 說文句讀 | 第1854頁 |
18 | 說文新證 | 第885頁,第1字 |
19 | 章授筆記 | 第537頁,第7字 |
20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26頁,第2字 |
21 | 古字釋要 | 第1193頁,第2字 |
繇字的翻譯
- reason, cause
- Zwangsarbeit (S)?, bewirken, hervorrufen
- cause, comme, encore, suivre, florissant
繇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