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yáo ㄧㄠˊ yóu ㄧㄡˊ zhòu ㄓㄡˋ

糸部 共17畫 左右結構 U+7E47
漢語字典

糸部

17畫

11畫

左右結構

yao you zhou

yáo yóu zhòu

形聲字

ERMI 86 、 ETFI 98

BUHVF

PVMZ

22793

4925

8477

7E47

[34433112523554234] 撇、點、點、撇、撇、橫、橫、豎、豎折/豎彎、豎、撇、撇折、撇折、點、豎鉤、撇、點

? ?

繇字概述

折疊展開

〔繇〕字拼音是yáo,yóu,zhòu 部首是糸, 總筆畫是17畫。

〔繇〕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火。

〔繇〕字倉頡碼是BUHVF 五筆是ERMI 86 、 ETFI 98 四角號碼是22793 鄭碼是PVMZ 中文電碼是4925 區位碼是8477

〔繇〕字的UNICODE是7E47。 十進制為32327,UTF-32:00007e47,UTF-8:E7 B9 87。

〔繇〕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二級漢字

〔繇〕字的異體字是 ? ?

繇的筆順

折疊展開

繇的意思

折疊展開

1yáoㄧㄠˊ

基本解釋

隨從。《説文?系部》“?,隨從也”

草木茂盛貌。也作“”。《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通“”。徭役。《商君書?徠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

通“”。搖動。《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通“”。歌謠。《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

通“”。遠。《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堯、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

介詞。相當于“”。《爾雅?釋詁上》:“繇,於也。”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系,本義:隨從。

2.同本義follow

魯顏無繇。 —— 《史記·弟子傳》

3.動搖shake

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 《史記》

名詞

1.力役,通“slave

繇者揭钁,負籠土。 —— 《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 —— 《史記·項羽本紀》減太官,省繇賦。 —— 《漢書·景帝紀》

繇戍(遣民到邊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為朝庭服勞役的義務。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為使者);繇賦(徭役和田賦捐稅)

2.通“”。歌謠rhyme

參人民繇俗。 —— 《漢書·李尋傳》。顏師古云:“繇,讀與謠同。”

繇俗(歌謠風俗)

3.古族名 Yao nationality,秦漢時閩越族分為繇和東越兩部。

4.姓。

形容詞

1.茂盛;草茂盛luxuriant

厥草惟繇。 —— 《書·禹貢》

2.通“”。遠remote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 —— 《荀子·禮論》

3.另見 yóu;zhòu。

2yóuㄧㄡˊ

基本解釋

通“”。介詞。自;從。《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

通“”。介詞。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

通“”。經過;經歷。《漢書?胡建傳》引黃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

通“”。辦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

通“”。用。《呂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

通“”。隨;聽從。《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

通“”。道理,道術。《爾雅?釋詁下》:“繇,道也。”

通“”。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

同“??”。疾行。《廣韻?宵韻》:“??,疾行。又音由。或作繇。”

閑適貌。《漢書?敘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

?憂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

詳細解釋

介詞

從,自 from 繇膝以下為揭,繇膝以上為涉。——《爾雅》 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史記·文帝本紀》

動詞

1.通“roam

近者陸子優繇。 —— 《漢書·文帝紀》

2.通“”。經pass through; by way of

所繇適于治之路也。 —— 《漢書·董仲書傳》政繇冢宰。 —— 《漢書·魏相傳》。顏師古云:“繇,與由同。”繇朐汏輈。 ——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3.另見 yáo;zhòu。

3zhòuㄓㄡˋ

基本解釋

通“”。卦兆辭。《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

詳細解釋

名詞

1.通“”。古時占卜的文辭divinatary words

成風聞 成季之繇。 —— 《左傳·閔公二年》

繇詞(卦兆的占詞。繇,通“”);繇文(占卜的文辭)

2.另見 yáo;yóu。

1yóuㄧㄡˊ

詳細解釋

2zhòuㄓㄡˋ

詳細解釋

古代占卜的文辭。

《左傳?閔公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乃事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既定鼎于郟鄏,遂鉆龜而啟繇。”

3yáoㄧㄠˊ

詳細解釋

勞役。

《漢書?卷五?景帝紀》:“減太官,省繇賦。”

1yáoㄧㄠˊ

詳細解釋

1.〈書〉勞役。通“”。

2.〈書〉民間文學的一種,可以隨口唱出而不用樂器伴奏的韻語。通“”。

2yóuㄧㄡˊ

詳細解釋

1.〈書〉通“”。

2.姓。

3zhòuㄓㄡˋ

詳細解釋

古代占卜用的文辭。

繇辭、繇文。

繇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37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00頁,第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作?,隨從也。徐鉉曰:今俗從?。

又,《書?禹貢》:厥草惟繇。〔傳〕茂也。〔釋文〕抽也。

又,與徭同。
詩?大雅》民亦勞止:〔箋〕繇役煩多。〔釋文〕繇,本亦作徭。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常繇咸陽。〔註〕應劭曰:繇,役也。
前漢?高帝紀》〔註〕:師古曰:繇,讀與徭同,古通用。又,〈文帝紀〉:省繇費以便民。

又,與陶同。
前漢?古今人表》:咎繇,卽臯陶。

又,與謠同。
前漢?李尋傳》:人民繇俗。

又,姓。
後漢?郅惲傳》:西都督郵繇延。〔註〕繇姓,咎繇之後。

又,《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與由同。
易?坤卦》:其所繇來者漸矣。
左傳?昭二十六年》: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註〕繇,過也。
前漢?文帝記》:列侯亦無繇教訓其民。〔註〕師古曰:繇,讀與由同。

又,與猷同。
爾雅?釋詁》:繇,道也。〔疏〕〈小雅?巧言〉云:秩秩大猷。猷、繇音義同。

又,與猶同。
爾雅?釋詁》:繇,喜也。〔註〕《禮記》曰: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卽繇也,古今字耳。

又,與悠同。
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註〕師古曰:繇與悠同。悠悠,行貌。

又,與游同。
前漢?班固敘傳》:陸子優繇。
〇〔按〕《文選》作優游。

又,《集韻》:直??切。
易?繫辭》〔註〕:爻繇之辭,所以明得失。〔釋文〕服虔云:抽也,抽出吉兇也。韋昭云:由也,吉兇所由生也。
左傳?閔二年》:成風聞成季之繇。〔註〕繇,卦兆之占辭。
爾雅?釋詁》:繇,於也。〔註〕繇辭。〔疏〕卦兆之辭也。
干祿字書》:繇,臯繇字。繇,卜兆辭,音胄。
??》:繇,從?、從卜、從系。
〇〔按〕繇、??經典皆通用。
說文》在系部,今幷入。

注解

〔繇〕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繇〕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áo、yóu、zhòu,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系,五行屬

〔繇〕字造字法是形聲。從系。本義是隨從。

〔繇〕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yáo] ⑴ 隨從。《説文?系部》“?,隨從也”⑵ 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⑶ 通“徭”。徭役。《商君書?徠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⑷ 通“搖”。搖動。《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⑸ 通“謡”。歌謠。《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⑹ 通“遙”。遠。《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⑺ 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堯、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⑻ 介詞。相當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⑼ 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yóu] ⑴ 通“由”。介詞。自;從。《爾雅?釋水》:“以衣涉水為厲,繇膝以下為揭。”⑵ 通“由”。介詞。原由。《漢書?元帝紀》:“懼於天地之戒,不知所繇。”⑶ 通“由”。經過;經歷。《漢書?胡建傳》引黃帝《李法》:“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⑷ 通“由”。辦法。明夏完淳《南都大略》:“自以江南天塹,飛渡無繇。”⑸ 通“由”。用。《呂氏春秋?貴當》:“名號大顯,不可彊求,必繇其道。”⑹ 通“由”。隨;聽從。《文選?韋孟〈諷諫〉》:“賞罰之行,非繇王室。”⑺ 通“猷”。道理,道術。《爾雅?釋詁下》:“繇,道也。”⑻ 通“猷”。尚且;仍然。《廣韻?尤韻》:“繇,猶也。”⑼ 同“??”。疾行。《廣韻?宵韻》:“??,疾行。又音由。或作繇。”⑽ 閑適貌。《漢書?敘傳上》:“近者陸子優繇,《新語》以興。”⑾ 憂愁。《爾雅?釋詁下》:“繇,憂也。”⑿ 水名。《漢書?地理志上》:“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 [zhòu] ⑴ 通“籀”。卦兆辭。《廣韻?宥韻》:“繇,卦兆辭也。”

繇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繇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繇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頁碼429頁,第10

?

異體??、繇

?隨從也。從系?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從?。

附注段玉裁注:「亦用為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為之者也。」邵瑛羣經正字:「今作繇。」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四反切延朝反頁碼1023頁,第1行,第2

?從隨也。從系?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二下反切余招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569頁,第2許惟賢1116頁,第2

?隨從也。

段注《辵部》曰:從,隨行也。隨,從也。?與隨,從三篆爲轉注。從系者,謂引之而往也。《爾雅?釋故》曰:?,道也。詩書?作猷。叚借字。《小雅》。匪大猶是經。《大雅》。遠猶辰吿。傳皆曰:猶,道也。《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亦道也。道路及導引,古同作道。皆隨從之義也。?之譌體作?。亦用爲傜役字。傜役者,隨從而爲之者也。

從系。

段注有所系而隨從之也。

?聲。

段注余招切。按此音非也。當以周切。三部。

或?字。

段注古?由通用一字也。各本無此篆。全書由聲之字皆無??柢。今補。按詩,書,《論語》及他經傳皆用此字。其象形會意今不可知。或當從田有路可入也。《韓詩》橫由其畝傳曰:東西曰橫。南北曰由。《毛詩》由作從。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書?大誥》「猷爾多邦」,猷,于之借,由乃《說文》「?蘗」之?,古文作由。

?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0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08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14頁
4說文校箋第567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510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88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16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2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16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38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44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48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549頁【補遺】第17890頁
14通訓定聲第1151頁,第2字
15通訓定聲第1152頁,第1字
16說文義證第1117頁【崇文】第4465頁
17說文句讀第1854頁
18說文新證第885頁,第1字
19章授筆記第537頁,第7字
20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26頁,第2字
21古字釋要第1193頁,第2字

繇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reason, cause
  2. Zwangsarbeit (S)?, bewirken, hervorrufen
  3. cause, comme, encore, suivre, florissant

繇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繇(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繇(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繇(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繇(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繇(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含繇字的成語

折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