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的筆順
置的意思
置
zhìㄓˋ基本解釋
①放,擺,擱。安~。布~。~放。~身。位~。~信。~評(píng)。~疑。~辯。推心~腹。~若罔聞。~之度外。
②設(shè)立,設(shè)備。裝~。設(shè)~。
③購買。添~。~辦。~備。~買。
詳細(xì)解釋
動(dòng)詞
1.會(huì)意。從網(wǎng)直,有亦聲。網(wǎng)直宜赦。本義:赦罪,釋放。
2.同本義release。
置,赦也。 —— 《說文》見十置一。 —— 《漢書·尹賞傳》。注:“放也。”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 《史記·淮陰侯列傳》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 《史記·吳王濞列傳》
3.安放;擱;擺place; put。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 《莊子·逍遙游》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 王維《送綦母潛落第還鄉(xiāng)》
置錐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陳設(shè)酒筵);置社(古時(shí)大夫、士庶共同設(shè)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設(shè)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閑散的職位);置棋不定(弈棋時(shí)不知如何下子);置錐之地(安放錐子的地方。比喻極狹小的、賴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4.設(shè)置,建立,設(shè)立establish; install; set up。
于是秦始征 晉河?xùn)|;置官司馬。 —— 《左傳·僖公十五年》置園邑三百家。 —— 《漢書·霍光傳》置以為像兮。 —— 《楚辭·屈原·九章》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 —— 漢· 賈誼《漢安策》
置社(“周”時(shí)大夫與庶民所共設(shè)置的社稷神);置頓(設(shè)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處所);置都(建都)
5.豁免exempt; remit。
晉王歸 晉陽,休兵行賞,命州縣舉賢才,黜貪殘,置租賦,撫孤窮。 —— 明· 李贄《史綱評(píng)要·后梁紀(jì)》
6.廢棄;舍棄discard; abandon; give up。
置大立少,亂之本也。 ——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上》沛公則置車騎。 ——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置之高閣(比喻棄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時(shí)大夫死后無子,為死者別置后嗣、暫為喪主之稱)
7.擱置;放下;放在一邊shelve; place aside。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 《詩·魏風(fēng)·伐檀》且焉置土石。 —— 《列子·湯問》
置閣(耽擱;遲延);置之不問(擱在一邊,不予過問);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戰(zhàn)則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奮勇戰(zhàn)斗,取勝得生)
8.委托;交付 entrust; trust; pay。
置質(zhì)(委質(zhì)。謂臣下向君主呈獻(xiàn)禮物,以示獻(xiàn)身);置重(側(cè)重;著重)
9.購買;置辦buy。
鄭人有且置履者。 —— 《韓非子》
置產(chǎn)(購置產(chǎn)業(yè));置田;置房子
10.通“植”( zhí )。樹立set up。
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 《周禮·考工記·廬人》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 —— 《禮記·祭義》
名詞
1.古代傳遞文書的驛站post。
五十里而一置。 —— 《韓非子·難勢(shì)》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 —— 《孟子·公孫丑上》
2.驛車;驛馬post-chaise; post-horse。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馬催。 —— 蘇軾《荔枝嘆》
置郵(用馬車傳遞文書信息。亦謂傳遞文書信息的驛站)
置
zhìㄓˋ詳細(xì)解釋
動(dòng)
1.釋放、赦免。
《國語?鄭語》:“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于王,王遂置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擊反虜者,深入多殺為功,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2.廢棄。
《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上》:“夫以賤匹貴,國之害也;置大立少,亂之本也。”《國語?周語中》:“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
3.安放。
《書經(jīng)?說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諸其左右。”
本末倒置。
4.建立、設(shè)立。
《墨子?明鬼下》:“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fù)駠龎靡詾樽趶R。”《史記?卷五?秦本紀(j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5.購買、添加。
置產(chǎn)。
名
◎驛車、驛站。
《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宋?蘇軾〈荔枝嘆〉:“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置
zhìㄓˋ詳細(xì)解釋
1.設(shè)立;建立。
安置、配置、裝置、布置。
2.購買;備辦。
購置、添置、置辦、購房置地。
3.擱;放(在一定的地方)。
置身事外、置之不理、無庸置疑、放置。
4.〈書〉棄置;廢棄。
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國語?周語中》)!。
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未集中 部首:網(wǎng)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64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48頁,第20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912頁,第13字
古文: ?? 、 ?? 、 ?? 、 ??
音《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huì)》: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
《說文》:赦也。〔註〕徐鍇曰:從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例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shè)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又,《玉篇》:安置也。
例又,《廣雅》:郵置,關(guān)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音又,《集韻》:直吏切,音?──樹也。
《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注解
〔置〕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網(wǎng)部。
〔置〕字拼音是zhì,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罒、直,五行屬火。
〔置〕字造字法是會(huì)意。從網(wǎng)直,有亦聲。網(wǎng)直宜赦。本義是赦罪,釋放。
〔置〕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zhì] ⑴ 放,擺,擱⑵ 設(shè)立,設(shè)備⑶ 購買
置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七下反切陟吏切頁碼第251頁,第18字續(xù)丁孫
??
異體置
赦也。從網(wǎng)、??。
鉉注徐鍇曰:「從??,與罷同意。」
附注段玉裁注:「直亦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四反切竹記反頁碼第644頁,第7行,第1字述
赦也。從網(wǎng)直聲。
鍇注臣鍇曰:「從直與罷同意,非聲,亦會(huì)意。置之則去之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七下反切陟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424頁,第1字許惟賢第623頁,第14字
赦也。
段注攴部曰:赦,置也。二字互訓(xùn)。置之本義爲(wèi)貰遣。轉(zhuǎn)之爲(wèi)建立。所謂變則通也。《周禮》。廢置以馭其吏。與廢對(duì)文。古借爲(wèi)植字。如《攷工記》置而搖之卽植而搖之,《論語》植其杖卽置其杖也。
從網(wǎng)直。
段注徐鍇曰:與罷同意。是也。直亦聲。陟吏切。一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赦也。赦與捨同放也,故置引申為放。
錢一赦也,故引申為放。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秦簡文字,從網(wǎng)直,直亦聲。《說文》:「置,赦也。從網(wǎng)直。」段注:「置之本義為貰遣,轉(zhuǎn)之為建立。所謂變則通也。《周禮》與『廢』對(duì)文。古借為植字。徐鍇曰:『與罷同意。』是也。」字由擱置、廢置意轉(zhuǎn)而為正面的設(shè)置、增置的用法。隸、楷字形均承篆文的從網(wǎng)訛變?yōu)閺睦煛?/p>
置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93頁,第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29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8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17頁,第1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03頁,第1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9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86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88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611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194頁,第27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312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56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760頁【補(bǔ)遺】第17154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87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65頁【崇文】第26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22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23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cè),第139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744頁,第1字 |
置字的翻譯
- place, lay out; set aside
- einbauen, installieren , legen, ausgeben , setzen, platzieren , anrichten (V)
- placer, acheter, préparer
置的字源字形
秦 簡 放馬灘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關(guān)沮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