芺
筆順 反饋

復制

ǎo ㄠˇ

艸部 共7畫 上下結構 U+82BA
漢語字典

艸部

7畫

4畫

上下結構

ao

ǎo

ATDU

THK

EMGD

44804

82BA

[1223134] 橫、豎、豎、撇、橫、撇、捺

芺字概述

折疊展開

〔芺〕字拼音是ǎo 部首是艸, 總筆畫是7畫。

〔芺〕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土。

〔芺〕字倉頡碼是THK 五筆是ATDU 四角號碼是44804 鄭碼是EMGD

〔芺〕字的UNICODE是82BA。 十進制為33466,UTF-32:000082ba,UTF-8:E8 8A BA。

芺的意思

折疊展開

ǎoㄠˇ

基本解釋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亦稱“苦芺”,嫩苗可食用。

詳細解釋

名詞

即苦芺 ovalleaf thistle,亦稱鉤芺。一種菊科薊屬的宿根草( Cirsium ovalifolium ),葉有銳鋸齒,初生可食。

芺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21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89頁,第9

玉篇》:烏老切;《唐韻》:烏皓切,??音襖。
說文》:苦芺,草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

又,《集韻》:於兆切,音夭。
爾雅?釋草》:鉤芺。〔疏〕薊類,一名鉤,一名芺。〔郭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初生可食。

又,于到切,音奧──義同。

注解

〔芺〕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芺〕字拼音是ǎo,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艸、夭,五行屬

〔芺〕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ǎo] ⑴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亦稱“苦芺”,嫩苗可食用。

芺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芺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芺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一下反切烏皓切頁碼20頁,第1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從艸夭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反切安浩反頁碼76頁,第1行,第1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從艸夭聲。

鍇注臣鍇曰:「今苦芺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一下反切烏浩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13頁,第10許惟賢49頁,第7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之?下氣。

段注《名醫別錄》云:苦芺主桼瘡。不云可下氣。漢人謂?章長沙爲江南。

從艸。夭聲。

段注烏浩切。二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漢人作為「笑」。古無笑字,此芺字亦未為定論。

芺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60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65頁
4說文校箋第25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22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7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4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4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16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560頁【補遺】第16216頁
14通訓定聲第122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4頁【崇文】第253頁
16說文句讀第74頁
17章授筆記第34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2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70頁,第7字

芺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芺(簡·楚〔戰國〕·上博) 楚〔戰國〕 上博

芺(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芺(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芺(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