茘
筆順 反饋

復(fù)制

ㄌㄧˋ

艸部 共9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U+8318
漢語(yǔ)字典

艸部

9畫

6畫

上下結(jié)構(gòu)

li

AVVV

TSHH

EYYY

44227

8318

[122535353] 橫、豎、豎、橫折鉤、撇、橫折鉤、撇、橫折鉤、撇

茘字概述

折疊展開

〔茘〕字拼音是lì 部首是艸, 總筆畫是9畫。

〔茘〕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

〔茘〕字倉(cāng)頡碼是TSHH 五筆是AVVV 四角號(hào)碼是44227 鄭碼是EYYY

〔茘〕字的UNICODE是8318。 十進(jìn)制為33560,UTF-32:00008318,UTF-8:E8 8C 98。

〔茘〕字屬最常用字

茘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ㄌㄧˋ

基本解釋

同“”。《干祿字書?去聲》:“”,“”的俗字。

茘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59頁(yè),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1027頁(yè),第23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995頁(yè),第18

唐韻》、《集韻??力智切,音麗。
說(shuō)文》: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
禮?月令》:荔挺出。〔註〕馬?也。

又,屈原〈離騷〉:貫薜荔之落蘂。〔註〕薜荔,香草也。

又,《山海經(jīng)》:小華之山,其草有萆荔;狀如烏韭,而生于石上。

又,宮名。
三輔黃圖》:扶荔宮,在上林苑中。

又,國(guó)名。
史記?六國(guó)年表》:秦伐大荔。
括地志》:今朝邑縣東故王城,卽大荔王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有荔菲氏,隋荔菲雄。

又,荔枝,樹名。
南方草木狀》:荔枝,樹高五六丈,靑花朱實(shí),實(shí)大如雞子。
西京雜記》:尉佗獻(xiàn)高祖鮫魚荔枝。左思〈蜀都賦〉:側(cè)生荔支。

又,荔浦,地名。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荔浦。

又,通離。司馬相如〈上林賦〉:荅遝荔支。
干祿字書》:離支,俗作荔枝。

注解

〔茘〕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茘〕字拼音是,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艸、刕

〔茘〕字的漢語(yǔ)字典解釋: [lì] ⑴ 同“荔”。《干祿字書?去聲》:“茘”,“荔”的俗字。

茘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茘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茘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a scallion, small onion

茘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茘(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茘(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