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ㄈㄨˊ

艸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832F
漢語字典

艸部

9畫

6畫

上下結構

fu

形聲字

AWDU

TOIK

ENGS

44284

5415

6082

832F

[122321344] 橫、豎、豎、撇、豎、橫、撇、捺、點

茯字概述

折疊展開

〔茯〕字拼音是fú 部首是艸, 總筆畫是9畫。

〔茯〕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木。

〔茯〕字倉頡碼是TOIK 五筆是AWDU 四角號碼是44284 鄭碼是ENGS 中文電碼是5415 區位碼是6082

〔茯〕字的UNICODE是832F。 十進制為33583,UTF-32:0000832f,UTF-8:E8 8C AF。

〔茯〕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二級漢字

茯的筆順

折疊展開

茯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ㄈㄨˊ

基本解釋

fú ㄈㄨˊ 〔~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類植物,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松根的稱“茯神”,均可入藥,亦可食。

詳細解釋

參見“茯苓”條。

ㄈㄨˊ

詳細解釋

參見【茯苓】。

ㄈㄨˊ

茯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2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028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996頁,第19

唐韻》:房六切,音伏──茯苓。
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
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泄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既不離本,故曰茯神。

注解

〔茯〕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茯〕字拼音是,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艸、伏,五行屬

〔茯〕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fú] ⑴ fú ㄈㄨˊ 〔~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類植物,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松根的稱“茯神”,均可入藥,亦可食。

茯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茯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茯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平袐切頁碼437頁,第21

絥車絥也。從糸伏聲。

茯絥或從艸。

??

異體??、鞴

??絥或從革??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二十五反切平袐切頁碼1037頁,第1行,第1

??車絥也。從糸伏聲。

反切………頁碼1037頁,第1行,第2

絥或從艸。

反切………頁碼1037頁,第1行,第3

絥或從革??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十三上反切平祕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629頁,第3許惟賢1144頁,第2

??車絥也。

段注《郊祀志》。雍五畤路車各一乘。駕被具。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師古曰:駕車備馬之飾皆具。按駕車之飾此所謂絥也。被馬之飾,《革部》所謂鞁也。

從糸。伏聲。

段注平祕切。古音在一部。

絥或從艸。

絥或從革。??聲。

段注??聲,伏聲同在弟一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絥與憑義同,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中之靠手也。

恐非駕車之被,乃軾上之飾。《漢書?汲黯傳》「茵伏」即「茵馮」,此絥音與馮近,讀如備。

絥與憑義同,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子中之靠手也。

絥與憑同(義),車絥者,車憑也,猶今轎中之靠手也。

絥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4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11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828頁
4說文校箋第58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519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1918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22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45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64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45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556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58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753頁【補遺】第17921頁
14通訓定聲第89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38頁【崇文】第4549頁
16說文句讀第1894頁
17章授筆記第548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2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11頁,第7字

茯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china root; medicinal fungus
  2. champignon pachyma cocos, truffe chinoise

茯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茯(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茯(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