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字概述
〔菝〕字拼音是bá 部首是艸, 總筆畫是11畫。
〔菝〕字是上下結構 五行屬木。
〔菝〕字倉頡碼是TQIK TQIE 五筆是ARDC 86 、 ARDY 98 四角號碼是44547 鄭碼是EDXS 區位碼是6135。
〔菝〕字的UNICODE是83DD。 十進制為33757,UTF-32:000083dd,UTF-8:E8 8F 9D。
〔菝〕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三級漢字。
菝的筆順
菝的意思
菝
báㄅㄚˊ基本解釋
◎〔~葜〕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質,莖高一米到兩米,有刺而外曲,花黃綠色,橘紅色漿果,像豆,地下根莖入藥。
詳細解釋
名
1.菝葀:古代一種象征祥瑞的草。
《廣韻?入聲?末韻》:“菝:菝葀,瑞草?!?/span>
2.菝葜:植物名。百合科,落葉攀緣灌木。地下莖呈塊根狀,質堅硬。莖有刺,根、莖均可入藥。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五?草部?菝葜》:“此草莖蔓強堅短小,故名菝葜。而江浙人謂之菝葜根,亦曰金剛根,楚人謂之鐵菱角,皆狀其堅有尖刺也?!?/span>
菝
báㄅㄚˊ詳細解釋
◎植物名。落葉攀緣灌木。地下莖呈塊根狀,質堅硬。莖有刺,根、莖均可入藥。
菝
báㄅㄚˊ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84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38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06頁,第20字
音《集韻》:蒲八切,音拔。
《玉篇》:菝葀,瑞草。
例又,《博雅》:菝挈,狗脊也。
《本草》:菝葜,猶???也。???,短也,莖蔓堅強短小,故名。
《廣韻》:根可作飮。
音又,《唐韻古音》:蒲內切──同「萆」。菝葜,《禮記?月令》作萆挈。
注解
〔菝〕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菝〕字拼音是bá,上下結構,可拆字為艸、拔,五行屬木。
〔菝〕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bá] ⑴ 〔~葜〕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質,莖高一米到兩米,有刺而外曲,花黃綠色,橘紅色漿果,像豆,地下根莖入藥。
菝字的翻譯
- smilax, salsepareille
菝的字源字形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