蟞
復(fù)制蟞字概述
〔蟞〕字拼音是biē,bié 部首是蟲, 總筆畫是17畫。
〔蟞〕字是上下結(jié)構(gòu)
〔蟞〕字倉頡碼是FKLMI 五筆是UMIJ 86 、 ITJU 98 四角號碼是98136 鄭碼是KVMI
〔蟞〕字的UNICODE是87DE。 十進制為34782,UTF-32:000087de,UTF-8:E8 9F 9E。
〔蟞〕字的異體字是 鱉
蟞的意思
蟞
2biéㄅㄧㄝˊ基本解釋
◎〔~蜉〕即“蚍蜉”,大螞蟻。
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中 部首:蟲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2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97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1頁,第19字
音《集韻》:蒲結(jié)切,音蹩──蟞蜉,蟲名,蟻也。
音又,匹蔑切,音撇──義同。
音又,必結(jié)切,音彆。
《博雅》:蛺蝶,蟞蚨。
例又,《玉篇》:珠蟞也。郭璞〈江賦〉:頳蟞胏躍而吐璣。〔註〕《山海經(jīng)》曰:珠蟞之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
《南越志》:珠蟞吐珠。
例又,羌名。
《後漢?張奐傳》:羌??尾、摩蟞等脅同種復(fù)鈔三輔。
注解
〔蟞〕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蟲部。
〔蟞〕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iē、bié,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敝、蟲。
〔蟞〕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biē] ⑴ 〔珠~〕古書上說的一種水生動物。⑵ 古同“鱉”。㈡ [bié] ⑴ 〔~蜉〕即“蚍蜉”,大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