衹字概述
〔衹〕字拼音是zhǐ 部首是衤, 總筆畫是9畫。
〔衹〕字是左右結構
〔衹〕字倉頡碼是LHVP 五筆是PUQA 四角號碼是32240 鄭碼是WTRH
〔衹〕字的UNICODE是8879。 十進制為34937,UTF-32:00008879,UTF-8:E8 A1 B9。
〔衹〕字的異體字是 緹
衹的筆順
衹的意思
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66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2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87頁,第29字
音《唐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音岐。
《廣韻》:衹衼,尼法衣。
《類篇》:??裟,謂之衹衼。
音又,《類篇》:章移切,音支──適也。
《前漢?竇嬰傳》:衹加懟自明,揚主之過。師古曰:其字從衣。
音又,土禮切──同「緹」,帛丹黃色也。
注解
〔衹〕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衹〕字拼音是zhǐ,左右結構,可拆字為衤、氏。
〔衹〕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zhǐ] ⑴ 同“緹”。橘紅色的絲織品。⑵ 僅僅,惟一⑶ 表示限於某個範圍
衹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三上反切他禮切頁碼第434頁,第29字續丁孫
緹
帛赤黃色。從糸是聲。
衹
緹或從氏。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五反切他禮切頁碼第1032頁,第1行,第1字述
帛丹黃色。從糸是聲。
反切………頁碼第1032頁,第1行,第2字述
緹或從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三上反切他禮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99頁,第2字許惟賢第1131頁,第3字
帛丹黃色也。
段注謂丹而黃也下文云:縓,帛赤黃色。丹與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與赤異。其分甚微。故鄭注《草人》曰:赤緹,縓色也。酒正五齊。四曰緹齊。注曰:緹者,成而紅赤。若今下酒矣。按紅赤者,赤而白。緹齊不純赤。故謂之紅赤。緹齊俗作醍。見《禮運》。
從糸。是聲。
段注他禮切。十六部。
緹或作衹。
段注從衣,氏聲也。古氏與是同用。故是聲亦從氏聲。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別。其義則彼訓短衣。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也。按唐石經《周易》衹旣平。詩衹攪我心。亦衹以異。《左傳》衹見疏也。《論語》亦衹以異。以及凡訓適之字皆從衣氏。葢有所受之矣。張參《五經文字》、《經典》字畫之砥柱也。《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韻》本孫愐《唐韻》曰:衹章移切。適也。《玉篇?衣部》亦曰:衹之移切。適也。舊字相承可據如是。至《集韻》云:祇章移切。適也。始從示。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至《類篇》則衹祇二文皆訓適。至《韻會》而從示之祇訓適矣。此其遞譌之原委也。衹之訓適,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凡古語?皆取諸字音。不取字本義。皆叚借之法也。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衹,適也。鄭《何人斯》箋,《論語》注曰:衹,適也。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衹,適也。王弼注坎卦曰:衹,辭也。顔師古《竇嬰傳》注曰:衹,適也。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章也。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衣改從示者不少。學者所宜訂正。錢氏大昕飬新錄乃云:《說文》無衹字。《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未免千慮一失耳。衹譌祇。俗又作秖。唐人詩文用之,讀如支。今則改用只,讀如質。此古今推移之變也。若《史記?韓安國傳》云:禔取辱耳。此用衹之同音字。如《周易》衹旣平。他家作禔而異其義。要是同音。顔元孫《干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上神祇,巨移反。下適秖,章移反。是則秖字起於唐初。葢六朝俗字。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衹,張參《五經文字》、顏、段皆信之,然不可信。
緹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59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03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2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74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5頁,第1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02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197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39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4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2頁,第2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1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36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662頁【補遺】第1790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5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29頁【崇文】第45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7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4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191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04頁,第7字 |
衹字的翻譯
- only, merely, but
衹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