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的筆順
送的意思
送
sòngㄙㄨㄥˋ基本解釋
①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信。~審。輸~。護~。呈~。
②贈給。~禮。贈~。雪中~炭。
③陪伴人到某一地點。歡~。~別。~親。
④丟掉。斷~。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小篆字形。
2.同本義accompany bride to bridegroom's family on wedding day。
送,遣也。 —— 《說文》。送迎無禮。 —— 《荀子·富國》。注:“致女也。”
送嫁(送親);送娘(方言。送新娘子);送房(結婚之夕,親友陪送新郎入洞房);送親(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上轎或送新娘到男家)
3.送行;送別see sb. off wish sb. bon voyage。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 楚山孤。 —— 唐·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戰國策·燕策》
送車(到車站送行;又指送行的車);送迎錢(迎送官員的開銷);送任(送親屬去當人質);送迎(送往迎來);送路(送行;餞別);送故迎新(送舊官,迎新官;送舊歲,迎新年)
4.將東西運去或傳交 deliver; carry。又。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 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 —— 《漢書·食貨志》
送茶(送禮);送還(送給);送款(表示誠心誠意的投降);送風(傳遞消息,通風報信);送盞(遞送酒器以勸飲);送語(傳話);送意(傳送情意);送懷(傳達思想感情)
5.遣送send back; repatriate。
愬以檻車送 元濟詣京師。 —— 《資治通鑒·唐紀》
送遣(遣送,送歸);送轉(方言。送歸,送還);送傳(押送遞解);送官(送交官府)
6.送葬;送喪take part in a funeral procession; attend a funeral。
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絕。 —— 《明史·海瑞傳》
送老(安葬老人或長輩);送橫(為橫死者送喪);送哭(哀哭而送葬)
7.饋贈give as a present。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曾有所失哉。 —— 《史記·魏公子列傳》(申屠臾)坐為 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國除。 —— 《史記·申屠嘉列傳》
送定(為定婚,男方給女方家里送聘禮);送鍋(送飯鍋祝賀喬遷之喜);送粥米(婦女坐月子時,娘家和親戚送給她雞蛋、小米等東西);送鮮(贈送新鮮食品);送贐(贈送錢財、禮物);送盤(方言。送聘禮);送遺(贈送);送湯(親友女兒出嫁或生產,送禮致賀)
8.了結;斷送bring upon oneself。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 姚泓之盛,面縛西都。 ——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 ——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張云莊·紅繡鞋》
送斷(斷送;葬送);送死
9.度過,排遣 spend。
送老(排遣年老的時光);送春(送社。送別春天);送夏(送別夏天);送臘(辭送臘月)
10.送神 send off the gods after the offering of sacrifices。
送社(送春);送祟(巫師祛送鬼祟的儀式);送佛送到西天(幫人幫到底)
送
sòngㄙㄨㄥˋ詳細解釋
動
1.遣去。
《說文解字?辵部》:“送,遣也。”宋?文天祥〈正氣歌〉:“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2.陪伴著走。
唐?杜甫〈兵車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護送、送小弟弟回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3.告別。
送別、送舊迎新、送行。
4.贈給。
贈送、他送我一本書。
5.輸運。
送貨、送信、運送。
6.供應。
送水、送電。
7.傳遞。
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七:“去影忽不見,回風送天聲。”
送秋波。
8.犧牲。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您哥哥暑濕風寒縱較些,多被那煩惱憂愁上送了也。”
送死、送命。
送
sòngㄙㄨㄥˋ詳細解釋
1.為離去的人送行或相陪到目的地。
送別、送親、送孩子去幼稚園。
2.贈給。
送禮、奉送、送你一本書。
3.把東西載運或帶給對方。
送交、運送、雪中送炭。
4.喪失;毀掉(生命或前程)。
送死、送命、葬送。
5.傳遞。
送秋波、送溫暖到災區。
6.姓。
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6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0頁,第10字
古文: ?? 、 ??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弄切,音??。
《說文》:遣也。
《詩?邶風》:遠送于野。
《禮?曲禮》: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
例又,《增韻》:將也。
《儀禮?聘禮》:賔再拜稽首送幣。〔又〕公拜送醴。
音又,《正韻》:贈行曰送。
《詩?秦風》:我送舅氏。
例又,株送,罪人相牽引也。
《前漢?食貨志》:迺徵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株送。〔註〕先至者爲魁株,被牽引者謂其根株所送也。
例又,目送,以目相送也。
《左傳?桓元年》:目逆而送之。
《史記?留侯世家》:四人趨出,上目送之。
例又,縱送,善射之貌。
《詩?鄭風》:抑縱送忌。〔註〕舍拔曰縱,覆彇曰送。
例《玉篇》:籀文作??。
注解
〔送〕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送〕字拼音是sòng,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辶、關,五行屬金。
〔送〕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sòng] ⑴ 把東西從甲地運到乙地⑵ 贈給⑶ 陪伴人到某一地點⑷ 丟掉
送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二下反切蘇弄切頁碼第53頁,第24字續丁孫
?
異體送
遣也。從辵,??(?)省。
??
異體??、??、??
籒文不省。
附注徐鍇繫傳:「?,即送也。」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四反切峻弄反頁碼第155頁,第2行,第1字述
遣也。從辵、??省。
鍇注臣鍇曰:「??,即送也。」
反切………頁碼第155頁,第3行,第1字述
籒文不省。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二下反切蘇弄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87頁,第1字許惟賢第128頁,第7字
遣也。從辵。??省。
段注??,送也。是會意。蘇弄切。九部。
籒文。不省。
白話解釋
送,選派使者。字形采用“辵"、省略了“人”的”會義。,籒文不省“人”。
字形解說
金文從辵、灷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籀文從辵、聲。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灷」為聲符,《說文》以為「」省聲,「」義為「送也」,與「送」同義,是「送」從「」省聲當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送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2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52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2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2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7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29頁,第7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0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1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5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1頁,第3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2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5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98頁【補遺】第16359頁【補編】第1487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42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4頁【崇文】第6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393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91頁,第3字 |
送字的翻譯
- see off, send off; dispatch, give
- begleiten (V)?, bringen, liefern, beliefern, ausliefern (V)?, geben (V)?, jdn. verabschieden (V)?, nachgeben (V)?, schenken (V)?, schicken, senden (V)
- envoyer, apporter, livrer, offrir, reconduire
送的字源字形
戰國 金文 戰國晚期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