髾
復制髾的意思
髾
shāoㄕㄠ基本解釋
①頭發梢:“撮發為髻,散垂馀~于其后。”
②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長庚之飛~。”
③古代婦女衣服上的裝飾,形如燕尾:“蜚襳垂~。”
詳細解釋
名
1.發梢。
《廣韻?平聲?肴韻》:“髾,發尾。”《宋史?卷四八九?外國傳五?占城傳》:“撮發為髻,散垂余髾于其后。”
2.古代婦女衣服上的飾物,形似燕尾。
《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上》:“衯衯裶裶,揚衪戌削,蜚襳垂髾。”唐?顏師古?注:“髾謂燕尾之屬,皆衣上假飾,非髻垂也。”
3.旌旗上所垂飾的羽毛。
《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載日月之太常。”
髾
shāoㄕㄠ詳細解釋
1.〈書〉發梢。
撮發為髻,散垂余髾于其后(《宋史?卷四八九?外國列傳五?占城》)。
2.〈書〉一種古代婦女衣服上的燕尾狀飾物。
雜裾垂髾,目窕心與(《文選?枚乘?七發》)。
3.〈書〉旌旗上垂飾的羽毛。
曳長庚之飛髾,載日月之太常(《后漢書?卷六十?馬融列傳上》)。
髾
shāoㄕㄠ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7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4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0頁,第38字
音《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梢──髮尾。
《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又〕曳彗星以爲髾。〔註〕髾,燕尾也。
《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卽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音又,《集韻》:所敎切,音稍──義同。
音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毛髮長。
注解
〔髾〕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髾〕字拼音是shāo,上下結構,可拆字為髟、肖。
〔髾〕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shāo] ⑴ 頭發梢:“撮發為髻,散垂馀~于其后。”⑵ 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長庚之飛~。”⑶ 古代婦女衣服上的裝飾,形如燕尾:“蜚襳垂~。”
髾字的翻譯
- tail of a comet; long hair
- queue d'une comète, cheveux longs
髾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