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制 字帖

ㄩˋ

木部 共29畫 上中下結構 U+9B31
漢語字典

木部

29畫

26畫

上中下結構

yu

SRME 86 、 STFE 98

DDBUH

FMRP

44722

7599

9B31

[12343112521234453444445235333] 橫、豎、撇、點、撇、橫、橫、豎、豎折/豎彎、豎、橫、豎、撇、點、點、橫撇/橫鉤、撇、點、點、點、點、點、豎折/豎彎、豎、撇、豎彎鉤、撇、撇、撇

?

鬱字概述

折疊展開

〔鬱〕字拼音是yù 部首是木, 總筆畫是29畫。

〔鬱〕字是上中下結構

〔鬱〕字倉頡碼是DDBUH 五筆是SRME 86 、 STFE 98 四角號碼是44722 鄭碼是FMRP 中文電碼是7599

〔鬱〕字的UNICODE是9B31。 十進制為39729,UTF-32:00009b31,UTF-8:E9 AC B1。

〔鬱〕字的異體字是 ?

鬱的筆順

折疊展開

鬱的意思

折疊展開

ㄩˋ

基本解釋

叢集茂密。《説文?林部》:“鬱,木叢生者。”《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隆盛;繁多。《文選?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鬱沏迭而隆頹。”

幽深。《廣雅?釋器》:“鬱,幽也。”

阻滯;閉塞。《正字通?鬯部》:“鬱,幽滯不通。”

蘊結。《淮南子?氾論》:“譬猶不知音者之歌也,濁之則鬱而無轉,清之則燋而不謳。”

憂愁;憂鬱。《正字通?鬯部》:“鬱,愁思也。”

怨恨。《呂氏春秋?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暴怒。《文選?潘岳〈射雉賦〉》:“鬱軒翥以餘怒,思長鳴以效能。”

熱氣。《爾雅?釋言》:“鬱,氣也。”

果名。李的一種。《字彙?鬯部》:“鬱,樹名,高五六尺,實大如李而色赤,食之甜。”

?神名。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引《括地圖》:“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

?高,大。《畐韻?物韻》:“鬱,長也。”《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正殿塊以造天兮,鬱並起而穹崇。”

?腐臭。《廣雅?釋器》:“鬱,臭也。”

?鬱金香草。也作“??”。《集韻?迄韻》:“鬱,《説文》:‘芳艸也。’通作鬱。”

?水名。古代泛指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右江、郁江、得江及廣東省的西江。也作“”。《山海經?海內東經》:“鬱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須陵東南。”

?古郡名。西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置。轄境相當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除桂林市、賀州市、梧州市及玉林市一部分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也作“”。《漢書?地理志下》:“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

?姓。《廣韻?物韻》:“鬱,姓。出《姓苑》。”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爲形聲,從林,鬱( yù )省聲。本義:繁盛的樣子。

2.同本義luxuriant; rush

鬱,木叢生也。 —— 《說文》鬱彼北林。 —— 《詩·秦風·晨風》鬱郁園中柳。 —— 《古詩》。注:“茂盛也。”桑榆鬱相望,邑里多雞鳴。 —— 唐· 王維《贈房盧氏琯》

鬱秀(茂密秀麗);鬱茀(鬱勃。茂盛的樣子);鬱茂(茂盛)

3.隆盛;繁多various

洛陽雲樹鬱崔嵬。 —— 元· 楊果《洛陽懷古》

鬱盎(旺盛,引申爲久長);鬱綠(深綠);鬱翠(蒼翠,濃綠);鬱霧(濃霧)

4.憂鬱depressed; gloomy; melancholy

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 《淮南子·泛論訓》

鬱尼(鬱悒不申);鬱邑(鬱悒);鬱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鬱沉(憂鬱沉悶)

1.積聚gather

鬱濁困滯。 —— 《管子·中匡》

鬱釀(積聚摻和);鬱黑(因溼熱鬱積而變黑);鬱伏(蘊藏隱伏);鬱聿(蘊積);鬱浹(蘊結滿溢);鬱雲(積雲)

2.怨恨;憤怒grudge

或有宛足鬱怒。 —— 傅毅《舞賦》

鬱伊(憂憤鬱結);鬱怨(怨恨鬱結)

3.鬱積,阻滯stagnate

精氣鬱也。 —— 《呂氏春秋》。注:“不通也。”鬱湮不育。 ——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注:“滯也。”忠良切言皆鬱於胸。 —— 《漢書·路溫舒傳》

鬱陶(憂思鬱積,思念的樣子);鬱噎(阻塞,鬱積)

ㄩˋ

詳細解釋

1.積聚、凝滯。

《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郁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云霧久郁,忽廓則清。”

郁積、郁結。

2.怨恨。

《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郁,國愈亂。”

1.茂盛的樣子。

《詩經?秦風?晨風》:“??彼晨風,郁彼北林。”

郁郁蒼蒼。

2.愁悶的。

《楚辭?劉向?九嘆?憂苦》:“愿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郁其難釋。”

憂郁、郁郁寡歡。

ㄩˋ

詳細解釋

1.(草木)繁茂。

蔥郁、蒼郁、蓊郁。

2.(憂愁、憤怒等情緒)積聚在心里。

郁悶、沉郁、郁積。

3.姓。

鬱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鬯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9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458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455頁,第24

古文: ??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紆物切,音罻。
說文》:木叢生者。
詩?秦風》:鬱彼北林。〔傳〕鬱,積也。〔疏〕鬱積而茂盛。

又,《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傳〕棣屬。〔陸璣疏〕其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色正赤,食之甘。

又,《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疏〕鬱陶,憤結積聚之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鍾弇則鬱。〔註〕聲不舒揚。

又,《禮?內則》:鳥皫色而沙鳴鬱。〔註〕鬱,腐臭也。

又,《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註〕鬱,滯也。

又,《爾雅?釋言》:鬱,氣也。〔疏〕謂鬱蒸之氣也。

又,《廣雅》:鬱,長也。

又,《廣韻》:鬱,幽也、悠思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

又,水名。
山海經》:鬱水出象郡。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干祿字書》:俗作欝。

又,與??通。
周禮?春官》:鬱人和鬱鬯,以實彝而??之。〔註〕鄭司農云:鬱,草名。十葉爲貫,百二十貫爲築,以煮之鐎中,停于祭前。鬱爲草若蘭。

注解

〔鬱〕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鬯部

〔鬱〕字拼音是,上中下結構,可拆字為缶、林、冖、鬯、彡

〔鬱〕字造字法是“鬱”爲形聲,從林,鬱( yù )省聲。本義是繁盛的樣子。

〔鬱〕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yù] ⑴ 叢集茂密。《説文?林部》:“鬱,木叢生者。”《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⑵ 隆盛;繁多。《文選?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鬱沏迭而隆頹。”⑶ 幽深。《廣雅?釋器》:“鬱,幽也。”⑷ 阻滯;閉塞。《正字通?鬯部》:“鬱,幽滯不通。”⑸ 蘊結。《淮南子?氾論》:“譬猶不知音者之歌也,濁之則鬱而無轉,清之則燋而不謳。”⑹ 憂愁;憂鬱。《正字通?鬯部》:“鬱,愁思也。”⑺ 怨恨。《呂氏春秋?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⑻ 暴怒。《文選?潘岳〈射雉賦〉》:“鬱軒翥以餘怒,思長鳴以效能。”⑼ 熱氣。《爾雅?釋言》:“鬱,氣也。”⑽ 果名。李的一種。《字彙?鬯部》:“鬱,樹名,高五六尺,實大如李而色赤,食之甜。”⑾ 神名。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引《括地圖》:“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⑿ 高,大。《畐韻?物韻》:“鬱,長也。”《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正殿塊以造天兮,鬱並起而穹崇。”⒀ 腐臭。《廣雅?釋器》:“鬱,臭也。”⒁ 鬱金香草。也作“??”。《集韻?迄韻》:“鬱,《説文》:‘芳艸也。’通作鬱。”⒂ 水名。古代泛指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右江、郁江、得江及廣東省的西江。也作“鬱”。《山海經?海內東經》:“鬱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須陵東南。”⒃ 古郡名。西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置。轄境相當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除桂林市、賀州市、梧州市及玉林市一部分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也作“鬱”。《漢書?地理志下》:“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⒄ 姓。《廣韻?物韻》:“鬱,姓。出《姓苑》。”

鬱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整理。鬱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鬱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六上反切迂弗切頁碼195頁,第5

鬱木叢生者。從林,??省聲。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字,于省吾《釋??》以為即『鬱』之初文,字從林、從[?大勹],象林中有一人俯伏於地,上有一人正立踐踏其脊背,被踐踏者心情抑鬱。吳振武《說苞鬱》則以為甲骨文『??』字從大、從[?林勹]([?林勹]即苞,義為草木叢生茂盛),會林木積聚茂盛之意。」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一反切迂拂反頁碼500頁,第6行,第1

鬱木叢生者。從林,??省聲。

鍇注臣鍇曰:「此森鬱字,????鬯字。」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六上反切迂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083頁,第2許惟賢477頁,第1

鬱木叢者。

段注依《韻會》本。《秦風》。鬱彼北林。毛曰:鬱,積也。鄭司農注《考工記》曰:惌讀如宛彼北林之宛。《菀桺》傳曰:菀,茂林也。《桑柔》傳曰:菀,茂皃。按宛菀皆卽鬱字。

從林。??省聲。

段注迂弗切。十五部。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木積曰鬱。菀(木積)與鬱音同,音轉為怨。慍、慰音義亦同。可見古人造字先造外物,後引為心中情操之字。

鬱積。鬱本叢木,與菀(木積)音義皆同,蓋菀之入聲即鬱字也。怨與鬱、菀音義皆同(慍、慰亦然)。鬱、菀、怨、慍、慰皆同。古人造字,其最先者必為器物,後乃造出精神狀態之字,故最初必只有鬱字。

字形解說

甲骨文有字,金文有字,並從林、從字,從大、從ㄅ,于省吾說「ㄅ」像一人俯伏於地,上面的「大」像人正立踐踏其背脊,表示壓抑、鬱悶的意思。從林以表示香草,古人搗而煮之成汁,再調和到黑黍釀成的鬯酒之中,即金文中所說的「鬱鬯」美酒。「鬱」字即美酒之專字,故從「鬯」。聲符「」也替換為「缶」。後世的「鬱」,用為憂鬱,引申為「林叢生者(林木茂盛)」。金文與甲骨文同,〈孟父壺〉增飾「」。戰國文字從林、從冖、從皀、從寸,表示以香草搗煮為汁,持以調合到黍類釀成的鬯酒中,對照漢碑〈魏上尊號奏〉,隸書多一聲符「缶」。篆文「皀」替換為「鬯」,義近通用。《說文?林部》:「鬱,木叢生者。從林,省聲。」又鬯部:「,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從(ㄐㄩˇ)、缶、冖(ㄇㄧˋ)、鬯、彡(ㄕㄢ),其飾也。一曰鬯。」鬯,指用百草之花及遠方鬱人所貢芳草,二者合釀,芬芳保暢,可用以降神。「鬱」字從林、省聲。本義是草木叢集茂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臺灣標準字作「鬱」,規範字作「郁」,是同音替代。

鬱字的相關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8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50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386頁
4說文校箋第251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24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86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50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2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27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53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47頁,第19字
12說文注箋第199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290頁【補遺】第16922頁
14通訓定聲第250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21頁【崇文】第2081頁
16說文句讀第788頁
17說文新證第433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58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01頁,第1字

鬱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luxuriant; dense, thick; moody
  2. doof , schwermütig, Melancholie (S)?, Yu (Eig, Fam)
  3. triste, mélancolique, stagnant, réprimé

鬱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鬱(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鬱(石經·唐·開成石經) 石經 開成石經

鬱(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鬱(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鬱(傳抄·宋·集篆古文韻海)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鬱(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鬱(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