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的筆順
黏的意思
黏
niánㄋㄧㄢˊ基本解釋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性。~液。~土。~米。
詳細解釋
動詞
1.粘連;膠合adhere; glue; paste; stick。
黏,相著也。從黍,占聲。字亦作粘。 —— 《說文》黏,合也。 —— 《蒼頡篇》則無黏滯之音矣。 —— 《禮記·樂記》
黏貼(黏附張貼);黏帶(黏連牽掛);黏補(修補);黏接(黏合連接)
2.貼近;接貼 press close to。
黏天(貼近天,仿佛與天相連);黏空(聳入高空,仿佛與天相連)
形容詞
◎具有黏性的。同“粘” glutinous; sticky。 如:黏米;黏土;黏濕(黏糊潮濕) 【漢典】。
黏
niánㄋㄧㄢˊ詳細解釋
動
1.膠附、黏住。
漢?王褒〈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
黏貼、黏照片、黏郵票。
2.糾纏。
這小孩子很黏人。
形
◎有黏性的。
唐?白居易〈三謠?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黏液、黏土。
名
1.一種圍棋下法。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2.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
黏
niánㄋㄧㄢˊ詳細解釋
1.能使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的性質。
黏附、黏性、膠水很黏。
2.用膠水、漿糊等黏稠物連接東西。
黏貼、黏信封、把撕碎的信拼黏起來。
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黍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36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18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19頁,第16字
音《唐韻》:女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尼占切,??音?。
《說文》:相著也。
《廣韻》:黏麴。
例又,《韻會》亦作溓。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鄭司農云:溓讀爲黏。
例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縣。
音又,《正韻》:尼欠切,聶上聲。
《集韻》:?也。
《正韻》:膠,黏。又,稠也。
例俗作粘。
注解
〔黏〕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黍部。
〔黏〕字拼音是nián,左右結構,可拆字為黍、占,五行屬火。
〔黏〕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nián] ⑴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
黏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七上反切女廉切頁碼第232頁,第3字續丁孫
黏
相箸也。從黍占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三反切聶炎反頁碼第594頁,第5行,第3字述
相著也。從黍占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七上反切女廉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317頁,第3字許惟賢第576頁,第2字
相箸也。
段注有叚溓爲黏者。如《攷工記》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是。
從黍。占聲。
段注女廉切。七部。
字形解說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黍、占聲。《說文》:「黏,相箸也。」段注:「有叚溓為黏。」考以沾字有用作益附意,因此黏字所從的占聲亦應有表意功能。楷書字形上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黏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56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82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4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93頁,第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81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14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734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667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49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80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88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37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7263頁【補遺】第17088頁【後編】第1485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98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15頁【崇文】第24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945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677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692頁,第5字 |
黏字的翻譯
- stick to; glutinous, sticky; glue
- klebrig, pappig"
- collant, glutineux
黏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