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概述
正的筆順
正的意思
正
1zhèngㄓㄥˋ基本解釋
①不偏斜,與“歪”相對。~午?!校?zhōng )。~襟危坐。
②合于法則的。~當(dāng)( dāng )。~派?!?。~規(guī)?!蠊饷??!詤柹軄y反~。
③合于道理的。~道?!_。~義?!珰?。
④恰好。~好。~中( zhōng )下懷。
⑤表示動(dòng)作在進(jìn)行中。他~在開會(huì)。
⑥兩者相對,好的、強(qiáng)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面。~本。
⑦純,不雜。~色?!凇!y(tǒng)。純~。
⑧改去偏差或錯(cuò)誤。~骨?!`?!??!厩逶?。
⑨圖形的各個(gè)邊的長度和各個(gè)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⑩指失去電子的,與“負(fù)”相對。~電。
?大于零的,與“負(fù)”相對。~數(shù)( shù )。
?姓。
詳細(xì)解釋
形容詞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方向、目標(biāo),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這個(gè)方位或目標(biāo)不偏不斜地走去。本義:不偏斜,平正。
2.同本義central。
席不正不坐。 —— 《論語·鄉(xiāng)黨》有繩不以正。 —— 《呂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稍稍正坐。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泰山正南。 —— 清· 姚鼐《登泰山記》正則無景。 —— 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斫其正。
正門;正廳;正殿;正宮;正所兒(正屋);正陽(日中之氣);正鋒(中鋒);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脅(三分牲牛之脅,中脅為正脅);正位(中正之位);正東;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莊的情態(tài))
3.圖形各邊、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邊形;正方體。
4.正直,正派honest; upright。
平心持正。 —— 《漢書·李廣蘇建傳》
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5.純正不雜(多指色、味)pure。
古書之正。 —— 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正而不至焉。正赤如丹。(純紅得像朱砂。正:純;丹:朱砂。) ——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正一(純真之一);正意(純正的心志);正黑(純黑色);正風(fēng)(純正的民歌;純正的風(fēng)氣);正性(純正的稟性);正味(純正的滋味);正青(純青)
6.作為主體的,與“副”相對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 —— 方苞《獄中雜記》
正職;正角;正團(tuán)長;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較大活動(dòng)場所);正賦(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7.正當(dāng);合適fair。
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竝列于篇。 —— 《后漢書·皇后紀(jì)序》名不正則言不順。 —— 《論語·子路》
正號(正當(dāng)?shù)拿枺?;正條兒(比喻正經(jīng)、非淫亂之事);正用情借(正為有正當(dāng)用途托情借債)
8.有關(guān)正電,由正電組成,或帶正電 positive。如:正電子;正離子。
9.代數(shù)上為正號;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數(shù);正號。
10.正點(diǎn) sharp; 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點(diǎn)正;正午。
11.正面,面對觀察者或?qū)κ值囊幻?em class=en>obverse side。
從搭連中取出個(gè)正反兩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 —— 《紅樓夢》
這張紙正好都很光潔。
動(dòng)詞
1.通“整”( zhěng )。使正;整理;端正rectify。
立必正方,不傾聽。 —— 《禮記·曲禮上》正爾容。正冠而纓絕。 —— 《莊子·讓王》
正家(端正家風(fēng));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2.整治renovate。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樂出其途。 —— 柳宗元《全義縣復(fù)北門記》
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3.糾正;改正,匡正correct。
以正晉國。 —— 《國語·晉語》正法則,選賢良。 —— 《荀子·王制》政以治民,刑以正邪。 —— 《左傳·隱公十一年》就有道而正焉。 —— 《論語·學(xué)而》正身以黜惡。 —— 唐·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正歷(改訂歷法);正訂(訂正;改正著作中的謬誤);正俗(匡正風(fēng)俗);正曲(矯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4.正法,治罪execute。
賊殺其親,則正之。 —— 《周禮·夏官·大司馬》
5.決定,考定decide。
以土圭正日景。 —— 張昭遠(yuǎn)《舊唐書》
名詞
1.官長;君長officer。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 《書·說命下》
正受(編制以內(nèi)的官員);酒正(酒官之長)
2.正常情況,正命,正常壽限normal age at death。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 —— 王充《論衡》
3.嫡長子,與“庶”相對wife's elder son。
諸侯與正而不賢也。 —— 《谷梁傳》
4.妻,舊時(shí)代敬稱人妻為“令正”wife。
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 —— 房玄齡《晉書》
正頭娘子(正妻;大娘子);正頭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5.道理,規(guī)律reason; law。
盡璇機(jī)之正。 —— 《后漢書·張衡傳》
6.通“政”。政治,政事politics; political affairs。
有不貢士謂之不率正者。 —— 《尚書大傳·皋繇謨》古者文武為正均分。 —— 《墨子·兼愛下》雖天子三公問正。 —— 《荀子·大略》
7.通“證”。憑證,證據(jù)evidence; proof。
必有正焉。 —— 《儀禮·士昏禮》指九天以為正兮。 —— 《楚辭·離騷》指蒼天以為正。 —— 《楚辭·九章·惜誦》
8.姓。
副詞
1.正好,恰好just; precisely。
六合正相應(yīng)。 ——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正稱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懷);正沒理處(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shí)候);正未有艾(正無窮期);正如你所說的;大小正合適;正要(剛要;正預(yù)備)
2.表示動(dòng)作、狀態(tài)的進(jìn)行,持續(xù),正在in process of; in course of。
中兒正織雞籠。 —— 宋· 蘇軾《浣溪沙》見王夫人正和 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wù)人情話。 —— 《紅樓夢》
正然(正在);正下著雪。
3.僅;只only。
乃自吳尋二 陸, 平原不在,正見 清河。 —— 《世說新語·自新門》
4.端正地regularly; upright; straight。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5.方,剛剛just now; exactly; just。
我思舜,正郁 陶。 —— 《史記·五帝本紀(jì)》
6.公然;顯然openly。
正告天下。 —— 《史記·蘇秦列傳》
7.總是always。
何以正善人少而惡人多。 —— 《世說新語》
代詞
1.這么;這樣so; this way。
今年怎正利害? —— 《老殘游記》
怎正大;怎正多。
2.另見 zhēng。
正
2zhēngㄓㄥ基本解釋
◎〔~月〕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gè)月。簡稱“正”,如“新~”。
詳細(xì)解釋
名詞
1.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gè)月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 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 —— 《集韻·清韻》
2.箭靶的中心bull' s eye。
終日射候,不出正兮。 —— 《詩·齊風(fēng)·猗嗟》
3.引申為目標(biāo)target。
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若正匿。 —— 《馬王堆漢墓帛書》
動(dòng)詞
1.通“征”
2.征稅levy。
正其貨賄。 —— 《周禮·地官·司門》。鄭注:“正,讀為征?!?/span>唯加田無國正。 —— 《周禮·夏官·司勛》謹(jǐn)正鹽筴。 —— 《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稅也,正、征古字通用?!?/span>
3.出兵,征討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 《書·湯誓》故諸侯服而無正。 —— 《管子·山至數(shù)》司馬弗正。 —— 《禮記·燕義》
4.另見 zhèng。
正
1zhèngㄓㄥˋ詳細(xì)解釋
形
1.合于規(guī)范的、合于法則的。
正道、正路。
2.不偏斜。
《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span>
正中、正午。
3.精純不雜的。
《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span>
純正、正紅色。
4.與“反”相對。
正面、正方。
5.與“副”相對。
正本、正刊。
6.與“偏”相對。
正門、正廳。
7.與“負(fù)”相對。
正數(shù)、正電。
動(dòng)
1.修改錯(cuò)誤。
《論語?學(xué)而》:“就有道而正焉?!?/span>
修正、訂正、糾正。
2.整理。
《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span>《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span>
3.分析、明辨。
《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副
1.恰巧、剛好。
《北史?卷七○?劉璠傳》:“行本怒其不能調(diào)護(hù),每謂三人曰:『鄉(xiāng)等正解讀書耳?!弧?/span>
正好、正是、正中下懷。
2.表示動(dòng)作在進(jìn)行的狀態(tài)。
《文選?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名
1.長官、主事者。
《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于正,正聽之?!?/span>
里正、村正。
2.姓。如春秋時(shí)魯國有正常。
正
2zhēngㄓㄥ詳細(xì)解釋
◎參見“正月”條。
正
1zhèngㄓㄥˋ詳細(xì)解釋
1.方向或位置不偏不斜;位置在中間的(與“偏”、“歪”相對)。
正南、這根旗桿豎得不正、坐在正當(dāng)中。
2.合乎一定標(biāo)準(zhǔn)的。
正體、正式、正步。
3.正直的;正當(dāng)?shù)摹?/p>
正人君子、行得正、正派、正理。
4.(色、味)純而不雜。
正紅色、味道很正。
5.放正,使不歪斜。
把領(lǐng)帶正一正、正冠捋(ㄌㄩˇ lǚ)髯。
6.使思想行為端正。
正人先正己、嚴(yán)懲剽竊,以正學(xué)風(fēng)。
7.把錯(cuò)誤的改為正確的。
正音、正誤、勘正、更正。
8.主要的;作為主體的。
正職、正課、正餐。
9.狀語,用在動(dòng)詞或形容詞前當(dāng)修飾語:
10.(1)表示動(dòng)作在進(jìn)行中或狀態(tài)在持續(xù)中。
他正發(fā)言呢、倆人聊得正歡。
11.(2)表示時(shí)間、數(shù)量、順序等正合適,相當(dāng)于“剛好”、“恰好”。
要出門,正趕上天晴了、鞋大小正合適、正巧。
12.(3)加強(qiáng)肯定語氣,略相當(dāng)于“就”。
差別正在于此、這正是我最愛聽的那出戲。
13.正面的(與“反”相對)。
一紙兩用,正面答題,反面寫算式。
14.數(shù)學(xué)上指大于零的;電學(xué)上指失去電子的(與“負(fù)”相對)。
正數(shù)、正極。
15.時(shí)間不早不晚,恰在某時(shí)點(diǎn)或恰在某時(shí)段的正中。
正午、正點(diǎn)到站。
16.幾何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和各個(gè)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多邊形。
17.姓。
正
2zhēngㄓㄥ詳細(xì)解釋
◎正月。
新正、正旦(農(nóng)歷正月初一)。
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73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4頁,第2字
標(biāo)點(diǎn)整理本: 第523頁,第12字
古文: ? 、 ?? 、 ?? 、 ??
音《唐韻》、《韻會(huì)》、《正韻》??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從止一以止?!苍]〕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shù)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例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例又,《爾雅?釋詁》:正,長也?!补]〕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捕旁]〕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例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例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苍]〕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例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wèi)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fàn)》: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例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huì)、正月要。〔註〕正,猶定。
例又,決也。
《詩?大雅》:維?正之。
例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苍]〕正之者,執(zhí)而治其罪。
《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例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例又,平質(zhì)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wèi)正?!苍]〕謂質(zhì)正其是非也。
例又,以物爲(wèi)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苍]〕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例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音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彩琛持^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又,杜預(yù)《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音又,預(yù)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出不出反,戰(zhàn)不正勝注。
例又,三正。
《史記?歷書》注: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huán)然。
《後漢?章帝紀(jì)》:王者重三正、愼三微?!苍]〕三正,天地人之正。
例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例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例又,八正,謂八節(jié)之氣以應(yīng)八方之風(fēng)。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又,《大品經(jīng)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jìn)、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例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例又,諡法。汲?!?span id="57uum6j" class=name>周書》:內(nèi)外賔服曰正。
例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茲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例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捕旁]〕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例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例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jīng)》: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音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huì)》: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榖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例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例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fēng)》:終日射侯,不出正兮?!裁珎鳌扯咴徽!彩琛痴箪儿],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nèi)皆方二尺。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wèi)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wèi)雋,故射取名焉。
音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彩琛痴?,音征,謂賦稅也。
例唐武后作??。
注解
〔正〕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止部。
〔正〕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èng、zhēng,上下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一、止、!、??、一,五行屬金。
〔正〕字造字法是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方向、目標(biāo),下面是足( 止 ),意思是向這個(gè)方位或目標(biāo)不偏不斜地走去。本義是不偏斜,平正。
〔正〕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zhèng] ⑴ 不偏斜,與“歪”相對⑵ 合于法則的⑶ 合于道理的⑷ 恰好⑸ 表示動(dòng)作在進(jìn)行中⑹ 兩者相對,好的、強(qiáng)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⑺ 純,不雜⑻ 改去偏差或錯(cuò)誤⑼ 圖形的各個(gè)邊的長度和各個(gè)角的大小都相等的⑽ 指失去電子的,與“負(fù)”相對⑾ 大于零的,與“負(fù)”相對⑿ 姓。㈡ [zhēng] ⑴ 〔~月〕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gè)月。簡稱“正”,如“新~”。
正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二下反切之盛切頁碼第51頁,第1字續(xù)丁孫
正
是也。從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
鉉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span>
?
古文正從??。??,古上字。
??
異體??
古文正從一、足。足者亦止也。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從囗(圍)或從?(?。▏?、丁皆為城之象形),會(huì)向城邑前行的意思,丁亦聲?!?/span>
蔣注武則天新造字:??。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四反切眞性反頁碼第149頁,第6行,第1字述
是也。從一,從止。凡正之屬,皆從正。
鍇注臣鍇曰:「守一以止也。」
反切………頁碼第149頁,第7行,第1字述
古文正,從??止。??,古上字。
反切………頁碼第149頁,第7行,第2字述
古文正,從一、足。足亦止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二下反切之盛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75頁,第1字許惟賢第123頁,第1字
是也。從一。
段注句。
一?止。
段注江沅曰:一所?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母之止姦。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
凡正之屬皆從正。
古文正從??。??古文上字。
段注此亦同?示辰龍童音章皆從??。
古文正。從一足。足亦止也。
段注《止部》曰:止?fàn)?wèi)足。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二《尚書》「惟正之獵」。正,充足也;不足為乏。
錢一古人足謂之正,不足謂之乏?!稌贰肝┱乔蟆埂R蛘收鳎隇檎鞣?。
周二古人足謂之正,不足謂之乏?!稌贰肝┱乔蟆?。因正故征,引申為征伐。
白話解釋
正,糾正,使恰當(dāng)。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號“一”表示阻止錯(cuò)誤。所有與正相關(guān)的字,都采用“正”作邊旁。,這是古 文寫法的“正”字,采用“二、止”會(huì)義,二,表示上蒼。,這也是古文寫法的“正”字, 采用“一、足”會(huì)義,足,也是“止” 的意思。
字形解說
甲骨文「正」字下從止,上作填實(shí)圓點(diǎn)「●(丁)」,或鉤勒輪廓作「囗」形。從「囗」、從「●」,表示城邑;從止,止像人腳趾之形,表示行走的意思,整個(gè)字形會(huì)合朝向預(yù)定的城邑行進(jìn)。本義為征行,有時(shí)是軍旅討伐,有時(shí)是巡省邦國,有時(shí)是從狩獵郊畿。從囗、從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huì)意;從止、●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金文除〈衛(wèi)簋〉外,上部多作填實(shí)圓點(diǎn),或演變一短橫。有的則又在「正」字上增添一短橫,是增飾的羨符。戰(zhàn)國簡帛文字,異體多樣,基本保留金文中上「一」下「止」,及「一」上增添短橫兩種構(gòu)形,此為《說文》篆文和古文字形的所本。少數(shù)把「止」形,寫成交錯(cuò)的形狀。還有的把「正」字反寫,仍是「正」字,而不是反正為乏的「乏」字。另《說文》收錄的古文,有寫成上「一」下「足」的字形,止、足義近通用,從一,表示預(yù)定前往的目的地;從止、從足,表示行進(jìn),自是「正」字的異體。本義為征行。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huì)意。後世字義因偏於「征伐」,後因引申為正中、正確、公正等意思,轉(zhuǎn)注為從「辵」、「正」聲的「?」字,或從「彳」、「正」聲的「征」,以保留「征行」的本義?!刚鳌故恰?」的異體字。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正」字,已見作從彳、正聲之形聲字。
正字的相關(guān)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7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45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2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9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3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8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95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3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biāo)整 | 第39頁,第12字 |
11 | 標(biāo)注說文 | 第69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2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21頁【補(bǔ)遺】第16343頁【補(bǔ)編】第14880頁 |
14 | 通訓(xùn)定聲 | 第341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48頁【崇文】第58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7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20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79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287頁,第3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74頁,第5字 |
正字的翻譯
- right, proper, correct
- (jetzt)? gerade, haupts?chlich, echt (Adj)?, aufrecht (Adj)
- premier mois de l'année lunaire, droit, positif, correct, justement, précisément
正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賓間
商 甲骨文 婦女卜辭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劣體類子卜辭
商 甲骨文 午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早期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晚期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中期或晚期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
楚〔戰(zhàn)國〕 簡 上博
楚〔戰(zhàn)國〕 簡 郭店
楚〔戰(zhàn)國〕 簡 新蔡葛陵
秦 簡 青川木牘
秦 簡 放馬灘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關(guān)沮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東漢 傳抄 說文解字
魏 石經(jīng) 三體石經(jīng)
魏 傳抄 三體石經(jīng)
魏 傳抄 春秋僖公石經(jīng)
唐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唐 傳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隸釋 隸續(xù)
宋 傳抄 汗簡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