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 反饋

復(fù)制 字帖

ㄉㄨ dōu ㄉㄡ

阝部 共10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U+90FD
漢語字典

阝部

10畫

8畫

左右結(jié)構(gòu)

du dou

dōu

形聲字

FTJB

JANL

BMY

47627

6757

2228

90FD

[1213251152] 橫、豎、橫、撇、豎、橫折、橫、橫、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都字概述

折疊展開

〔都〕字拼音是dū,dōu 部首是阝, 總筆畫是10畫。

〔都〕字是左右結(jié)構(gòu) 五行屬火。

〔都〕字倉頡碼是JANL 五筆是FTJB 四角號碼是47627 鄭碼是BMY 中文電碼是6757 區(qū)位碼是2228

〔都〕字的UNICODE是90FD。 十進制為37117,UTF-32:000090fd,UTF-8:E9 83 BD。

〔都〕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一級漢字

〔都〕字屬最常用字

〔都〕字在《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常用字

〔都〕字的近義字是

〔都〕字的異體字是

都的筆順

折疊展開

都的意思

折疊展開

1ㄉㄨ

基本解釋

大都市。~市。~會。通~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guān)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國~。京~。建~。

美好:“雍容閑雅,甚~”。~麗。~雅。

總。~為一集。

居:“~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lǐng)。

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邑,者聲。從“”,表示與城市有關(guān)。本義:建有宗廟的城邑。

2.同本義 capital,周時各國把國都叫國,把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沒有的叫邑。

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 《說文》距閏王百里為都。 —— 《周禮》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 ——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 《左傳·隱公元年》田疇穢,都邑露。 —— 《荀子·富國》

都鄙(舊時天子宗親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給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傳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3.邦國的都城,國都capital

國都曰都,都者,國君所居,人所都會也。 —— 《釋名》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 —— 諸葛亮《出師表》秋九月,權(quán)遷都建業(yè)。 —— 《三國志·吳主傳》都門帳飲無緒。 —— 宋· 柳永《雨霖鈴》

奠都;定都;故都;國都;京都(舊時稱國都);舊都(故都);遷都;行都(舊時指臨時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內(nèi)(京城內(nèi)的府庫);都邑(首都);都輦(京師);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

4.引申為城市big city

傅之其人,通邑大都。 —— 司馬遷《報任安書》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閫(都市郭門。引申為守衛(wèi)城市的統(tǒng)帥。閫:門坎);都莊(都城的大道)

5.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fief; feud

凡造都鄙。 —— 《周禮·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邦都之賦。 —— 《周禮·大宰》。注:“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 《左傳·隱公元年》

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6.國家或帝國的行政區(qū)域或行政分區(qū)。明、清時基層行政區(qū)劃是圖,圖下分十莊,圖有地保;圖上設(shè)都,相當于區(qū)或鄉(xiāng)region; countryside

族長嚴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鄉(xiāng)約,平日最怕 嚴大老官。 —— 《儒林外史》

7.頭目,首領(lǐng) head

都老(嶺南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之稱);都長(唐末帝王侍衛(wèi)軍的首長);都纂(總編纂);都鬼(迷信說法,陰間鬼的頭領(lǐng));都判官(迷信說法,陰間主管生死簿的官)

8.唐、五代宋初軍隊編制單位,以百人或千人為都 hundred persons

都伯(統(tǒng)領(lǐng)百人的軍官);都排(百人長。都是軍隊編制名稱,唐和五代,都為千人,宋時縮為百人);都司(綠旗兵中的營級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漢代輔助郡守掌管軍事的官員)

9.吏的俗稱 official

都護(官名);都監(jiān)(官名);都府(中央所屬各部、府的長官);都校(五代時武官名);都將(后魏鑄錢官);都統(tǒng)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時最高監(jiān)察機構(gòu));都老爺(清朝對都察院的給事中,御史的口頭稱呼);都頭(州縣的捕盜頭目;總頭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員)

動詞

1.建都found a capital

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 —— 柳宗元《封建論》

2.聚集accumulate

都,凡也。 —— 《廣雅·釋訓》都部者,都統(tǒng)其眾也。 —— 《后漢書·齊武王縯傳》注水澤所聚謂之都。 —— 《水經(jīng)注·水文注》頃擇其遺文,都為一集。 —— 《文選·與吳質(zhì)書》

都居(水積聚的地方);都場(聚會的地方);都澤(水流匯聚的草澤地帶)

3.率領(lǐng) command

都督(統(tǒng)率,率領(lǐng));都部(統(tǒng)率兵眾)

形容詞

1.美好的樣子elegant

身長八尺,儀貌都雅。 —— 《三國志·孫韶傳》不見于子都。 —— 《詩·鄭風·山有扶蘇》。傳:“世之美好者也。”妻子衣服麗都。 —— 《戰(zhàn)國策·齊策》

都冶(美艷的樣子);都雅(優(yōu)美文雅的樣子);都長(指人美貌而性情溫厚);都鄙(文雅與卑陋)

2.great

軍驚而懷都舍。 —— 《呂氏春秋·察今》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 《后漢書·張衡傳》

都匠(大匠);都釀(大的釀造作坊);都坑(公共廁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副詞

1.統(tǒng)統(tǒng),完全all

都,凡也。 —— 《廣雅·釋訓》

都齊(完全,統(tǒng)統(tǒng));都數(shù)(總數(shù));都領(lǐng)(總領(lǐng),總管);都郵(古指郵驛總站);都來(統(tǒng)統(tǒng);總共;總計);都凡(總共)

2.另見 dōu。

2dōuㄉㄡ

基本解釋

全,完全。~要。功課學得~不錯。

表示語氣的加重。一動~不動。

詳細解釋

副詞

1.全部all

2.表示全部包括在內(nèi)。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姜夔《揚州慢》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 清· 林覺民《與妻書》

你的話并不都對;都子(乞丐);都把勢(總頭目)

3.跟“”字合用,說明理由。

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們來晚了

4.用來加強語氣,表示某事物極端的、異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況或事例 even

今天天氣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5.表示已經(jīng) already

茶都涼了,趕快喝吧!

6.另見 dū。

1ㄉㄨ

詳細解釋

1.大城市。

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首都、國都、京都、行都。

3.姓。如漢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定都。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居。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總計。

《文選?曹丕?與吳質(zhì)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優(yōu)雅、優(yōu)美。

《詩經(jīng)?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一少年出,豐采甚都。”

2dōuㄉㄡ

詳細解釋

1.皆。概括全部的意思。

都好、都是。

2.還、尚且、甚至。

他都如此說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動都不動,活像個木頭人似的。

3.業(yè)已、已經(jīng)。有加重語氣的意味。

誤會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沒用!

發(fā)語詞,無義。

《書經(jīng)?堯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

1ㄉㄨ

詳細解釋

1.城市;也指以具某種特色、特產(chǎn)而聞名的城市。

都市、霧都、瓷都、通都大邑。

2.特指首都。

建都、定都。

3.〈書〉表示總括。

百年都幾日、閑情都幾許。

4.姓。

2dōuㄉㄡ

詳細解釋

1.總括全部。

渾身都是膽、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2.大部分的意思。

這地區(qū)住的大都是客家人。

3.意思更進一層,相當于“甚至”。

一聲都不吭、連一點音信都沒有、連問都不問我一聲。

4.表示“已經(jīng)”,句末常用“”。

人都走了,還說什么、都什么年代了,還買那玩意兒、那天晚上都十點多了,還有人敲門。

都的康熙字典

折疊展開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9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274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260頁,第16

古文: ??

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
廣韻》:天子所宮曰都。
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
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註〕凡邑有先君之廟曰都,無曰邑。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
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又,《正韻》:美也、盛也。
詩?鄭風》:洵美且都。
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又,歎美之辭。
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zhì)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又,《字彙補》:水所聚也。
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又,姓。
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又,《集韻》:張如切,音豬──與豬通。
書?禹貢》:大野既豬。〔又〕被孟豬。
史記?夏本紀》既豬作既都,孟豬作明都。

注解

〔都〕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ū、dōu,左右結(jié)構(gòu),可拆字為者、?,五行屬

〔都〕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邑,者聲。從“邑”,表示與城市有關(guān)。本義是建有宗廟的城邑。

〔都〕字的漢語字典解釋: [dū] ⑴ 大都市⑵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guān)所在的地方,京城⑶ 美好:“雍容閑雅,甚~”。~麗。~雅。⑷ 總⑸ 居:“~卿相之位”。⑹ 古代稱頭目、首領(lǐng)。⑺ 姓。 [dōu] ⑴ 全,完全⑵ 表示語氣的加重

都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博克字典網(wǎng)整理。都的解釋內(nèi)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都的說文解字

折疊展開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六下反切當孤切頁碼206頁,第14續(xù)

??

異體

??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周禮》:距國五百里爲都。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從邑,者聲。戰(zhàn)國文字變化多端,各系『者』字的寫法差異很大。」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二反切丁沽反頁碼528頁,第7行,第1

??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周禮》制:距國五百里爲都。

鍇注臣鍇曰:「按《周禮》,四縣爲都。」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六下反切當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132頁,第1許惟賢499頁,第1

??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

段注《左傳》曰: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周禮?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畍曰都。鄙,所居也。載師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大宰》八則注曰: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耼畢原之屬在畿內(nèi)者。祭祀者其先君社稷五祀。按據(jù)杜氏《釋例》。大曰都。小曰邑。雖小而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又按《左氏》言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許改云有先君之舊宗廟。則必如晉之曲沃故絳而後可偁都。恐非《左氏》意也。《左氏》與《周官》合。

從邑。者聲。

段注當孤切。五部。

《周禮》。歫國五百里爲都。

段注此《周禮》說也。《周禮》載師注引《司馬法》曰:王國百里爲郊。二百里爲州。三百里爲野。四百里爲縣。五百里爲都。《大宰》注曰: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國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縣,四百里。邦都,五百里。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都從者聲。諸字古亦讀都,孟諸又讀明都。《爾雅》都訓[於],諸可訓[於],故都亦訓[於]。乞諸其鄰。亦可作「乞[於]其鄰」。司馬相如《封禪文》「終都([於])攸卒」。《孟子》「謨蓋都君咸我續(xù)」,「謨蓋都君」,「謀蓋[於]君」也。凡《尚書》「都」字,《史記》多改為「於」。「驩兜曰:「都共工」。(都,這一個人)」。○凡聚會云都,故引申為都(在人之上)察院、都司空。《方言》都又訓老。都在人上,北京曰都老爺。父亦人上,故《廣雅》有「?」。都又訓美,凡都會必華麗,野必粗陋,故都、野封舉。(在野曰鄙,在城曰都,以此分美惡,故都訓美)。

從者聲,與諸古音同(古齒音自舌頭變),故《禹貢》之「孟諸」亦作「明都」。《爾雅》都訓於,與諸同(諸亦訓於,「乞諸其鄰」即「乞於其隣」)。司馬相如《封禪文》,終都攸卒」,都,於也。《孟子》「謨蓋都君咸我績」(趙歧注:「蓋,害也;都,於也。言謀害於君也)。○都又可作指定詞用,亦通作於,《尚書》之「都」字《史記》皆改作「於」,如「[驩]兜曰「都共工」「,即俗語言「共工這一個人」之義。○於,在也。在某處之物亦曰於,指著其物曰「都」(與於同)故都訓於,係諸之借。○ 《方言》「都,老也」,此由都尉(會?)等引申。都在人上(老亦在人上?),父亦征人上,故父亦曰都,字變?yōu)?(見《廣雅》)。○都又訓美(如麗都),因都會華麗,故訓美;在野之人必粗陋。故都、野對稱。○凡聚會之處曰都,故引申為察院,都司空。

白話解釋

都,存有已故君王的舊宗廟的城邑才能叫作“都”。字形采用“邑”作邊旁,采用“者”作聲旁。周代的禮制規(guī)定, 距王城五百里以內(nèi)的幅地統(tǒng)統(tǒng)劃歸都城。

字形解說

金文字形從邑、者聲。從邑,指城市而言;者聲,表示音讀。都字本義為大城市,特別是指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從戰(zhàn)國文字到楷書皆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都字的相關(guān)索引

#書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2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04頁
4說文校箋第261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253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90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56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38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3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60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25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0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547頁【補遺】第16975頁
14通訓定聲第174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46頁【崇文】第2181頁
16說文句讀第830頁
17說文新證第52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27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25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630頁,第2字

都字的翻譯

折疊展開
  1.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2. all, alle, ganz, s?mtlich (Adj)?, Hauptstadt, Metropole (S)
  3. tous, tous les, déjà, capitale

都的字源字形

折疊展開

都(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都(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都(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都(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都(玉書·春秋·侯馬盟書) 春秋 玉書 侯馬盟書

都(金文·戰(zhàn)國·戰(zhàn)國晚期)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晚期

都(金文·戰(zhàn)國·戰(zhàn)國) 戰(zhàn)國 金文 戰(zhàn)國

都(簡·楚〔戰(zhàn)國〕·包山) 楚〔戰(zhàn)國〕 包山

都(簡·楚〔戰(zhàn)國〕·秦家嘴) 楚〔戰(zhàn)國〕 秦家嘴

都(簡·秦·睡虎地) 睡虎地

都(簡·秦·關(guān)沮) 關(guān)沮

都(簡·秦·里耶) 里耶

都(簡·漢·張家山) 張家山

都(石經(jīng)·漢·熹平石經(jīng)) 石經(jīng) 熹平石經(jīng)

都(石經(jīng)·唐·開成石經(jīng)) 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

都(印刷字體·宋·廣韻) 印刷字體 廣韻

都(印刷字體·宋·增韻) 印刷字體 增韻

都(印刷字體·明·洪武正韻)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都(印刷字體·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