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
垂涎三尺的意思
垂:東西的一頭向下;涎:口水。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饞到極點。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并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臨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
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見了別人東西眼紅。
例子:對面坐著一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老舍《趙子曰》第三章)
正音:“涎”,讀作“xián”,不能讀作“yán”。
辨析:“垂涎三尺”和“垂涎欲滴”;都形容嘴饞想吃;或見著別人的東西就眼紅;“垂涎三尺”比“垂涎欲滴”語義重;程度深。“垂涎欲滴”多形容嘴饞想吃或眼紅。
歇后語: 1.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 —— 垂涎三尺
2. 餓狗啃骨頭 —— 垂涎三尺
謎語: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 (謎底:垂涎三尺)
垂涎三尺的詳細解釋
【釋義】
口水流下三尺長。形容非常貪饞。※語或本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后用“垂涎三尺”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
【典源】
※漢?賈誼《新書?卷四?匈奴》
匈奴之使至者,若大人降者也,大眾之所聚也,上必有所召,賜食焉。飯物故四五盛,羹胾??炙,肉具醯醢,方數尺于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觀者,固百數在旁。得賜者之喜也,且笑且飯,味皆所嗜而所未嘗得也。令來者時時得此而饗之耳。一國聞之者、見之者,垂涎而相告,人[1]其所自,以吾至亦將得此,將以此壞其口,一餌。
注解
[1]悇憛:音tú tán,憂愁。
【典故】
“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長。考其典源,“垂涎”一語見于漢代賈誼的《新書》。賈誼是文學家兼政論家,受到漢文帝的賞識。他在《新書?卷四?匈奴》這篇文章中陳述,不動用武力就能讓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讓前來拜訪的匈奴使者,如果愿意歸降漢朝的,就在眾人聚集的宴會中賜給各式各樣、沒吃過的美食,讓其他一起來的人看到了,回國后就會流著口水貪饞地告訴其他國人,只要歸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后來“垂涎三尺”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貪饞。亦用來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吊贊箴戒?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也可見到“垂涎”這個詞語,同樣也有流著口水,非常貪饞的意思。
【用法】
㈠
語義形容非常貪饞。
類別用在“貪吃嘴饞”的表述上。
例句
①只要聽到“萬巒豬腳”,就會讓人垂涎三尺。
②他垂涎三尺地說:“老婆!牛肉燉好了沒?”
③大花貓天天盯著魚缸里的魚看,早已垂涎三尺了。
④看到攤子上擺的櫻桃,鮮嫩欲滴,真讓人垂涎三尺。
㈡
語義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
類別用在“渴望擁有”的表述上。
例句
①他對她早就垂涎三尺,妄想吃到天鵝肉。
②經過一番的爭奪,垂涎三尺的寶物終于落入他的手中。
③他總是默默地守護著她,不像圍繞在她四周那些垂涎三尺的男人。
垂涎三尺的翻譯
- cannot hide one's greed
- слюнки текут